健脾疏肝法治疗脾虚肝郁型耳鸣的临床疗效观察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研究方案 | 第13-27页 |
| 1.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2.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2.1 试验设计方法 | 第13页 |
| 2.2 研究样本量 | 第13页 |
| 2.3 研究对象选取 | 第13页 |
| 2.4 耳鸣的诊断标准 | 第13-14页 |
| 2.5 病例纳入标准 | 第14-15页 |
| 2.6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5页 |
| 2.7 剔除和脱落标准 | 第15页 |
| 2.8 剔除和脱落病例的处理方案 | 第15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 3.1 分组方法 | 第15-16页 |
| 3.2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 3.3 观察方法 | 第16页 |
| 3.4 治疗方案 | 第16页 |
| 3.5 观察及评估指标 | 第16-18页 |
| 3.5.1 一般项目 | 第16-17页 |
| 3.5.2 观察指标 | 第17-18页 |
| 3.5.3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8页 |
| 3.6 不良事件及处理措施 | 第18页 |
| 3.7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8-19页 |
| 3.8 技术路线图 | 第19-20页 |
| 4 研究结果 | 第20-27页 |
| 4.1 病例资料收集与完成基本情况 | 第20页 |
| 4.2 病例基本情况比较 | 第20-21页 |
| 4.3 研究结果 | 第21-27页 |
| 4.3.1 耳鸣残疾量表评分(THI) | 第21-22页 |
| 4.3.2 耳鸣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 第22-23页 |
| 4.3.3 焦虑自评量表(SAS) | 第23-24页 |
| 4.3.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 | 第24-25页 |
| 4.3.5 疗效比较 | 第25-27页 |
| 讨论 | 第27-43页 |
| 1 祖国医学对耳鸣的认识 | 第27-32页 |
| 1.1 耳鸣病因病机的中医溯源 | 第27-30页 |
| 1.1.1 耳鸣与脾 | 第27-28页 |
| 1.1.2 耳鸣与肝 | 第28-29页 |
| 1.1.3 脾虚、肝郁与耳鸣 | 第29页 |
| 1.1.4 耳鸣与肾 | 第29-30页 |
| 1.1.5 耳鸣与肺 | 第30页 |
| 1.1.6 耳鸣与心 | 第30页 |
| 1.2 耳鸣的中医治疗 | 第30-32页 |
| 1.2.1 中医药辨证论治 | 第30-31页 |
| 1.2.2 中医外治疗法 | 第31-32页 |
| 2 健脾疏肝法的理论依据 | 第32-34页 |
| 2.1 健脾法的确立 | 第32页 |
| 2.2 疏肝法的确立 | 第32-33页 |
| 2.3 健脾合疏肝法的确立 | 第33-34页 |
| 2.3.1 脾与肝的关系 | 第33页 |
| 2.3.2 脾虚肝郁病机由来 | 第33-34页 |
| 3 健脾疏肝汤药物组成和现代药理研究 | 第34-36页 |
| 3.1 健脾疏肝汤药物组成及功效 | 第34页 |
| 3.2 健脾疏肝汤治疗耳鸣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34-36页 |
| 4 耳穴疗法介绍 | 第36-38页 |
| 4.1 耳穴疗法概论 | 第36页 |
| 4.2 耳穴疗法的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 4.2.1 耳穴的中医理论基础 | 第36-37页 |
| 4.2.1.1 耳与经络的关系 | 第36-37页 |
| 4.2.1.2 耳与脏腑的关系 | 第37页 |
| 4.3 现代医学对耳穴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37-38页 |
| 4.4 选穴原则 | 第38页 |
| 5 耳鸣的现代医学研究 | 第38-43页 |
| 5.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38-40页 |
| 5.1.1 耳鸣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 第38-39页 |
| 5.1.2 耳鸣的发病机制 | 第39-40页 |
| 5.2 现代医学对耳鸣的治疗 | 第40-43页 |
| 5.2.1 药物治疗 | 第40-41页 |
| 5.2.2 认知行为疗法(CBT) | 第41-42页 |
| 5.2.3 声治疗 | 第42-43页 |
| 5.2.3.1 耳鸣习服疗法(TRT) | 第42页 |
| 5.2.3.2 掩蔽疗法 | 第42-43页 |
| 5.2.4 其他治疗方法 | 第43页 |
| 结论 | 第43-44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4-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附件 | 第49-66页 |
| 附件一·综述 | 第49-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件二·相关量表 | 第59-65页 |
| 附件三 | 第65-66页 |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级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