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形态仿生设计背景 | 第10-11页 |
1.1.2 认知科学的引入 | 第11-12页 |
1.1.3 感性工学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3-18页 |
1.2.1 形态仿生设计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2 设计认知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9-22页 |
2 图形认知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2.1 认知与意象概述 | 第22页 |
2.2 图形认知特性 | 第22-27页 |
2.2.1 整体组织性 | 第23-24页 |
2.2.2 恒常记忆性 | 第24-25页 |
2.2.3 选择分辨性 | 第25-26页 |
2.2.4 简约调节性 | 第26-27页 |
2.3 感性意象认知构成与隐喻 | 第27-29页 |
2.3.1 感性意象认知构成 | 第27-28页 |
2.3.2 隐喻 | 第28-29页 |
2.4 感性认知研究技术方法 | 第29-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3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过程及研究分析 | 第32-46页 |
3.1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概念 | 第32页 |
3.2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分类 | 第32-34页 |
3.2.1 具象形态仿生 | 第32-33页 |
3.2.2 抽象形态仿生 | 第33-34页 |
3.2.3 意象形态仿生 | 第34页 |
3.3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过程 | 第34-38页 |
3.3.1 产品设计一般过程 | 第34-35页 |
3.3.2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过程 | 第35-38页 |
3.4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过程研究分析 | 第38-43页 |
3.4.1 生物形态特征分析环节 | 第38-39页 |
3.4.2 产品造型特征认知分析环节 | 第39-41页 |
3.4.3 生物特征与产品造型特征匹配环节 | 第41-42页 |
3.4.4 匹配生物特征抽象程度把握环节 | 第42-43页 |
3.5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要点 | 第43-44页 |
3.5.1 形态仿生对象的选择 | 第43页 |
3.5.2 形态仿生对象的认知 | 第43-44页 |
3.5.3 抽象简化程度的把握 | 第4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4 基于图形认知理论的产品形态仿生设计原则与策略 | 第46-62页 |
4.1 形态仿生设计原则 | 第46-47页 |
4.1.1 生物原型可识别原则 | 第46页 |
4.1.2 仿生表现与技术约束统一原则 | 第46页 |
4.1.3 认知极简原则 | 第46-47页 |
4.2 形态仿生认知耦合策略 | 第47-58页 |
4.2.1 生物形态特征认知分析 | 第48-49页 |
4.2.2 目标产品造型特征认知分析 | 第49-55页 |
4.2.3 强认知特征耦合匹配 | 第55-56页 |
4.2.4 匹配生物特征简化程度把握 | 第56-58页 |
4.3 仿生结果有效性评价 | 第58-60页 |
4.3.1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59页 |
4.3.2 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设计实践 | 第62-76页 |
5.1 医疗传感器形态仿生设计 | 第62-74页 |
5.1.1 壁虎形态特征认知分析 | 第62-64页 |
5.1.2 医疗传感器造型特征认知分析 | 第64-71页 |
5.1.3 壁虎特征与医疗传感器造型设计要素耦合匹配生成 | 第71-72页 |
5.1.4 仿壁虎医疗传感器方案评价 | 第72-74页 |
5.2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论文的总结 | 第76页 |
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76-77页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A | 第84-86页 |
附录B | 第86-92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学术成果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