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论文--频率、波形参数的测量及仪表论文

10Gbps高速串行通信发送器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1-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19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1.1 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高速串行接口电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页
    1.4 本文的结构第17-19页
第二章 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系统概述第19-29页
    2.1 信号的传输方式第19-21页
        2.1.1 单端信号与差分信号第19-20页
        2.1.2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第20-21页
    2.2 高速信号完整性分析第21-24页
        2.2.1 信号完整性的含义第21-22页
        2.2.2 串扰第22-23页
        2.2.3 轨道塌陷噪声第23-24页
        2.2.4 电磁干扰第24页
    2.3 码间干扰及均衡技术第24-27页
        2.3.1 有损传输线第25-26页
        2.3.2 码间干扰第26页
        2.3.3 发送端的均衡技术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高速串行数据发送器的电路设计第29-53页
    3.1 设计目标第29页
    3.2 接口电路的实现技术第29-32页
        3.2.1 常见的接口电路结构第29-30页
        3.2.2 SST工作原理第30-32页
    3.3 电路的总体结构第32-33页
    3.4 各模块电路的设计第33-46页
        3.4.1 时钟产生电路(CLK_GEN)第33-35页
        3.4.2 并串转换电路(MUX)第35-40页
        3.4.3 驱动电路(DRIVER)第40-42页
        3.4.4 预加重控制电路(CTRL_LOGIC)第42-44页
        3.4.5 低压差线形稳压器电路(LDO)第44-46页
    3.5 前仿验证及结果第46-51页
    3.6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四章 高速串行数据发送器的版图设计第53-71页
    4.1 版图的设计简述第53-58页
        4.1.1 失配第53-55页
        4.1.2 寄生参数第55-56页
        4.1.3 闩锁效应第56-58页
        4.1.4 噪声第58页
    4.2 发送器整体版图设计及绘制第58-61页
    4.3 发送器各模块版图设计及绘制第61-64页
        4.3.1 并串转换模块版图的设计及绘制第61-62页
        4.3.2 驱动和预加重电路模块的设计及绘制第62-64页
    4.4 后仿验证及结果第64-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五章 结论第71-73页
    5.1 回顾与总结第71页
    5.2 未来的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5页
致谢第75-77页
作者简介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方形给料机数值模拟及动态仿真分析
下一篇:恒定导通时间控制的频率可调BUCK型DC-DC的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