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2章 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 第13-20页 |
·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3-16页 |
·机动车交强险的概念 | 第13-14页 |
·责任保险的产生 | 第14-15页 |
·机动车交强险的发展 | 第15-16页 |
·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6-17页 |
·强制性 | 第16页 |
·普遍性 | 第16-17页 |
·类社会保险性 | 第17页 |
·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7-20页 |
·对事故受害者的人权保障价值 | 第17页 |
·对交通安全行为的引导价值 | 第17-18页 |
·对社会和谐的保障价值 | 第18页 |
·对政府效能的提升价值 | 第18-20页 |
第3章 我国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的相关规定及缺陷分析 | 第20-30页 |
·我国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20-25页 |
·我国机动车交强险的立法发展过程 | 第20-21页 |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相关规定的分析 | 第21-23页 |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规定 | 第23-25页 |
·我国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分析 | 第25-30页 |
·分项责任限额设置不合理 | 第25-26页 |
·无责任赔付限额导致赔率过低 | 第26-27页 |
·抢救费用先行垫付难以实行 | 第27页 |
·群体利益协调方面的缺陷 | 第27-28页 |
·部门信息共享机制的缺陷 | 第28-30页 |
第4章 完善我国机动车交强险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0-38页 |
·完善交强险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30-32页 |
·提高无过错保险金额 | 第30页 |
·增加车内乘客的保险责任 | 第30-31页 |
·除去不合理的免责范围 | 第31页 |
·改进分项责任限额 | 第31-32页 |
·完善对受害人的救助制度 | 第32-33页 |
·赋予事故受害人的直接请求权 | 第32页 |
·监督完善先行垫付制度及社会救助基金 | 第32-33页 |
·完善交强险的费率制度 | 第33-36页 |
·增加费率厘定因素 | 第33-34页 |
·完善费率限额标准 | 第34页 |
·利用费率经济杠杆的有效调节作用 | 第34-35页 |
·提高交强险的保险覆盖面 | 第35-36页 |
·完善与相关职能部门业务的衔接 | 第36-38页 |
·保险公司与交警部门责任认定程序的衔接 | 第36页 |
·保险公司与医疗部门的救治行为的衔接 | 第36-37页 |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