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家畜病毒学论文

PCV3贵州流行株基因组分析及其Cap蛋白的原核表达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5页
    1 病原学第9-11页
    2 流行病学第11-15页
        2.1 PCV3 在国外的流行情况第11-12页
        2.2 PCV3 在国内的流行第12-13页
        2.3 PCV3 混合感染现状第13-15页
    3 PCV3 致病性研究现状第15-17页
    4 PCV3 检测方法研究现状第17-24页
        4.1 病原学检测方法第17-23页
            4.1.1 宏基因组测序法第17-18页
            4.1.2 PCR/qPCR检测法第18-19页
            4.1.3 多重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mqPCR)测定法第19-20页
            4.1.4 Taq Man实时PCR第20-21页
            4.1.5 实时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t-RPA)测定第21-22页
            4.1.6 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第22页
            4.1.7 液滴数字PCR(ddPCR)测定第22-23页
            4.1.8 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法第23页
        4.2 ELISA检测第23-24页
    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第二章 贵州PCV3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组分析第25-48页
    1 材料第26-27页
        1.1 病料来源第26页
        1.2 主要试剂第26页
        1.3 主要实验仪器第26-27页
    2 方法第27-30页
        2.1 PCV3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7页
        2.2 病原核酸的提取第27-28页
        2.3 PCV3 阳性病料的PCR扩增检测第28页
        2.4 阳性病料统计与分析第28页
        2.5 PCV3 基因组的扩增第28-29页
        2.6 PCV3 基因组的获得与分析第29-3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0-43页
        3.1 病原PCR检测PCV3 结果第30-31页
        3.2 阳性病料统计与结果分析第31-34页
            3.2.1 不同猪群PCV3 阳性数和阳性率分析结果第31页
            3.2.2 不同样品中PCV3 阳性数和阳性率分析结果第31-32页
            3.2.3 不同年限PCV3 阳性数和阳性率分析结果第32页
            3.2.4 贵州省各地州市PCV3 阳性数和阳性率分析结果第32-33页
            3.2.5 PCV3 与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分析结果第33-34页
            3.2.6 不同临床表现猪中PCV3 统计分析结果第34页
        3.3 PCV3 全基因组的获取及分析结果第34-43页
            3.3.1 PCV3 基因组的扩增结果第34-35页
            3.3.2 PCV3 基因组的序列分析第35-36页
            3.3.3 11株PCV3 基因组之间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第36页
            3.3.4 贵州11株PCV3与国内外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析第36-37页
            3.3.5 PCV3 基因组与国内外毒株遗传进化分析第37-39页
            3.3.6 贵州11株PCV3序列Cap蛋白理化性质分析第39-40页
            3.3.7 贵州11株PCV3基因型分析第40-41页
            3.3.8 贵州11株PCV3 ORF2 编码的Cap蛋白潜在磷酸化位点第41-42页
            3.3.9 贵州11株PCV3 ORF2编码的Cap蛋白N-糖基化和O-糖基化位点预测第42-43页
    4 讨论第43-46页
    5 结论第46-48页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3型Cap蛋白的原核表达研究第48-69页
    1 试验材料第48-49页
        1.1 样品和菌株第48页
        1.2 试验主要试剂第48-49页
        1.3 主要仪器设备第49页
    2 试验方法第49-59页
        2.1 PCV3Cap理化性质分析及稀有密码子预测分析第49-50页
        2.2 引物设计第50页
        2.3 pMD-19T-PCV3-Cap重组质粒的构建第50-53页
            2.3.1 PCV3-Cap目的片段的获取第50-51页
            2.3.2 PCV3-Cap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第51-52页
            2.3.3 pMD19-T-PCV3-Cap重组质粒的提取与鉴定第52-53页
        2.4 pET-32a-PCV3-Cap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第53-54页
        2.5 重组质粒pET-32a-PCV3-Cap的原核诱导表达第54-56页
            2.5.1 pET-32a-PCV3-Cap质粒转化入原核表达系统第54-55页
            2.5.2 重组质粒pET-32a-PCV3-Cap蛋白的原核融合表达第55-56页
            2.5.3 pET-32a-PCV3-Cap原核融合表达总蛋白的提取第56页
        2.6 原核融合表达蛋白的SDS-PAGE凝胶电泳第56-57页
        2.7 原核融合表达蛋白的Western-blotting分析第57-59页
            2.7.1 蛋白Western-blotting分析准备第57-58页
            2.7.2 蛋白的转膜(半干转)第58页
            2.7.3 Western-blottin反应第58页
            2.7.4 W-TMB显色第58-59页
    3 结果第59-66页
        3.1 PCV3 ORF2 理化性质分析及稀有密码子预测分析结果第59-60页
        3.2 pMD-19T-PCV3-Cap重组质粒的构建结果第60-61页
            3.2.1 PCV3 ORF2 基因PCR扩增结果第60页
            3.2.2 pMD-19T-PCV3-Cap质粒PCR及酶切鉴定结果第60-61页
        3.3 pET-32a-PCV3-Cap重组质粒的构建结果第61-62页
            3.3.1 pET-32a-PCV3-Cap质粒PCR和酶切鉴定结果第61-62页
            3.3.2 pMD-19T-PCV3-Cap和 pET-32a-PCV3-Cap质粒测序比对结果第62页
        3.4 pET-32a-PCV3-Cap蛋白的原核表达研究结果第62-65页
            3.4.1 pET-32a-PCV3-Cap质粒转入原核表达系统鉴定结果第62-63页
            3.4.2 SDS-PAGE检测蛋白融合表达时间优化结果第63-64页
            3.4.3 SDS-PAGE检测蛋白融合表达IPTG浓度优化结果第64页
            3.4.4 SDS-PAGE检测蛋白融合表达温度优化结果第64-65页
        3.5 Western-blotting试验结果第65-66页
    4 讨论第66-68页
    5 结论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6页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株型关键基因ZmCSLD1分子机制解析及叶夹角qLA2-1精细定位
下一篇:覆膜综合栽培技术对西南丘陵区水稻产量、土壤水热过程和作物氮素利用的影响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