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2页 |
1.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12-14页 |
1.2.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概述 | 第12-13页 |
1.2.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种类 | 第13页 |
1.2.3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13-14页 |
1.3 朊蛋白 | 第14-15页 |
1.3.1 朊蛋白概述 | 第14页 |
1.3.2 朊蛋白检测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4 适配体 | 第15-17页 |
1.4.1 适配体概述 | 第15-16页 |
1.4.2 适配体筛选方法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6页 |
1.4.3 适配体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5 纳米材料与电化学传感器 | 第17-20页 |
1.5.1 普鲁士蓝类纳米材料 | 第17-18页 |
1.5.2 二维纳米材料 | 第18-19页 |
1.5.3 金纳米粒子 | 第19-20页 |
1.6 本课题选择的内容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基于普鲁士蓝纳米材料的新型朊蛋白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 第22-33页 |
2.1 前言 | 第22-2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2.2.2 实验药品 | 第24页 |
2.2.3 Co-CoPBA及PBA-AuNPs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页 |
2.2.4 Ab2和PBA-AuNPs的复合 | 第24-25页 |
2.2.5 基于Co-CoPBA的朊蛋白电化学传感 | 第2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5-32页 |
2.3.1 PBA-AuNPs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5-26页 |
2.3.2 所制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 第26-28页 |
2.3.3 所制电化学朊蛋白传感器的可行性 | 第28-29页 |
2.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29-30页 |
2.3.5 朊蛋白的电化学检测 | 第30-31页 |
2.3.6 所制备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31-32页 |
2.3.7 回收率 | 第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基于氧化石墨烯-铜离子复合材料的新型朊蛋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33-43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药品 | 第35页 |
3.2.3 GO及GO-Cu~(2+)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5-36页 |
3.2.4 基于GO-Cu~(2+)复合材料的朊蛋白电化学传感 | 第3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6-42页 |
3.3.1 GO-Cu~(2+)纳米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6-37页 |
3.3.2 所制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 第37-39页 |
3.3.3 所制电化学PrPC传感器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3.3.4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页 |
3.3.5 PrPC的电化学检测 | 第40-41页 |
3.3.6 所制备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41-42页 |
3.3.7 回收率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氢氧化氧钴-硫堇复合材料的信号放大型朊蛋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43-54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实验仪器 | 第44-45页 |
4.2.2 实验药品 | 第45页 |
4.2.3 CoOOH纳米片的制备及CoOOH纳米片与硫堇的复合 | 第45-46页 |
4.2.4 基于CoOOH-Thi复合材料的朊蛋白电化学传感 | 第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4.3.1 CoOOH纳米片及其与硫堇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46-48页 |
4.3.2 所制生物传感器的表征 | 第48-49页 |
4.3.3 所制电化学朊蛋白传感器的可行性 | 第49-50页 |
4.3.4 实验条件优化 | 第50-51页 |
4.3.5 朊蛋白的电化学检测 | 第51页 |
4.3.6 所制备免疫传感器的选择性、稳定性与重现性 | 第51-52页 |
4.3.7 回收率 | 第52-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