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帮教服务输送方式的优化研究--基于上海市C区个案管理服务模式的调研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的具体问题 | 第12页 |
四、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五、研究设计 | 第18-22页 |
第一章 安置帮教服务输送现状 | 第22-36页 |
一、安置帮教服务输送系统的构成主体分析 | 第22-28页 |
(一)刑满释放人员 | 第22-24页 |
(二)司法所专职干部 | 第24-25页 |
(三)社会工作者 | 第25-26页 |
(四)社区民警 | 第26页 |
(五)社会救助事务管理所联络员 | 第26页 |
(六)就业指导站联络员 | 第26-27页 |
(七)社区居委会治保主任 | 第27-28页 |
二、安置帮教服务输送系统的过程分析 | 第28-36页 |
(一)接案 | 第29-30页 |
(二)初期评估 | 第30-31页 |
(三)制定计划 | 第31-32页 |
(四)执行计划 | 第32-33页 |
(五)监督和评估 | 第33-34页 |
(六)结案与跟进 | 第34页 |
(七)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安置帮教服务输送困境 | 第36-47页 |
一、安置帮教服务提供各主体之间合作不充分 | 第36-39页 |
(一)权责规定不明确 | 第36-37页 |
(二)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7-39页 |
(三)合作理念缺乏 | 第39页 |
二、对刑满释放人员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 第39-40页 |
三、安帮资源的供给与刑释人员的需求不对称 | 第40-44页 |
(一)刑满释放人员具有多级需求 | 第40-41页 |
(二)安置帮教的财政投入不足 | 第41-42页 |
(三)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 | 第42-43页 |
(四)资源质量不高 | 第43-44页 |
四、安置帮教服务内容不专业 | 第44-47页 |
(一)社会工作队伍专业性不强 | 第44-45页 |
(二)个案管理员综合素质不足 | 第45页 |
(三)服务评估体系不完善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安置帮教服务输送优化探索 | 第47-61页 |
一、完善安置帮教的政策和制度 | 第47-51页 |
(一)完善刑释人员的社会福利政策 | 第47-49页 |
(二)促进安置帮教法治化 | 第49-50页 |
(三)完善安置帮教服务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 第50-51页 |
二、构建以刑释人员为中心的资源整合体 | 第51-54页 |
(一)增加安置帮教工作的财政预算和资源分配 | 第51-52页 |
(二)建立社区为本的安置帮教资源网络 | 第52-54页 |
(三)建立适切的安置帮教资源沟通平台 | 第54页 |
三、增强安置帮教社工的能力建设 | 第54-58页 |
(一)增强专业能力 | 第55-56页 |
(二)建立多层次的激励制度 | 第56-57页 |
(三)创设社工交流的多平台 | 第57-58页 |
四、建立系统的安置帮教服务评估体系 | 第58-61页 |
(一)建立完善的内部评估 | 第59页 |
(二)建立系统的服务评估 | 第59-61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61-63页 |
一、安置帮教服务输送 | 第61页 |
二、个案管理员 | 第61-62页 |
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第62-63页 |
(一)研究贡献 | 第62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1 | 第67-68页 |
附录2 | 第68-69页 |
后记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