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制造工艺论文--飞机制造论文

直升机旋翼弹性轴承隔片热成形工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3-14页
缩略词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5页
    1.1 引言第15-16页
    1.2 沉淀硬化不锈钢简介第16-18页
        1.2.1 17-4PH不锈钢一般性能第17-18页
        1.2.2 17-4PH不锈钢板材成形工艺特点第18页
    1.3 板材成形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1.4 半球件的成形特点第20-21页
    1.5 半球件成形主要工艺方法第21-23页
        1.5.1 拉深成形第21-22页
        1.5.2 超塑成形第22-23页
        1.5.3 旋压成形第23页
    1.6 课题来源、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17-4PH不锈钢弹性轴承隔片成形力学分析第25-36页
    2.1 半球件成形受力分析第25-27页
    2.2 应力分界圆对隔片成形的影响第27-29页
        2.2.1 应力分界圆与内皱的关系第27-28页
        2.2.2 应力分界圆与破裂的关系第28-29页
    2.3 材料性能对隔片成形的影响第29-32页
        2.3.1 半球成形起皱的判定第29-30页
        2.3.2 材料参数对起皱的影响第30-32页
    2.4 工艺参数对隔片形的影响第32-35页
        2.4.1 压边力对半球成形的影响第32-33页
        2.4.2 凹模圆角半径对半球成形的影响第33-34页
        2.4.3 摩擦对半球成形的影响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17-4PH不锈钢高温流变特性研究第36-49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17-4PH不锈钢高温单向拉伸试验第36-44页
        3.2.1 试验方案第36页
        3.2.2 试验设备第36-37页
        3.2.3 试样制备第37页
        3.2.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7-40页
        3.2.5 力学性能分析第40-41页
        3.2.6 17-4PH不锈钢板材本构模型第41-44页
    3.3 17-4PH不锈钢高温应力松弛与短时蠕变本构关系第44-48页
        3.3.1 试验方案第44页
        3.3.2 17-4PH不锈钢应力松弛特性第44-45页
        3.3.3 工艺因素对17-4PH不锈钢应力松弛的影响第45-46页
        3.3.4 应力松弛方程第46-47页
        3.3.5 高温短时蠕变方程第47-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17-4PH不锈钢弹性轴承隔片热成形工艺仿真第49-61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隔片高温拉深成形数值模拟分析第49-56页
        4.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49-50页
        4.2.2 材料模型、接触处理及算法的选择第50页
        4.2.3 模拟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4.2.4 工艺方案优化第54-56页
    4.3 隔片气胀成形数值模拟分析第56-59页
        4.3.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56-57页
        4.3.2 本构模型第57页
        4.3.3 控制优化压力-时间曲线第57-58页
        4.3.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58-59页
    4.4 隔片拉深成形与气胀成形工艺模拟结果对比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弹性轴承隔片成形工艺试验研究第61-73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研究方案制定第61页
    5.3 隔片高温拉深成形试验第61-64页
        5.3.1 试验设备第61-62页
        5.3.2 成形模具第62页
        5.3.3 试验过程第62-63页
        5.3.4 成形结果第63-64页
    5.4 隔片气胀成形试验第64-66页
        5.4.1 试验设备第64-65页
        5.4.2 试验过程第65页
        5.4.3 试验结果第65-66页
    5.5 隔片拉深成形与气胀成形试验结果对比第66-67页
    5.6 隔片成形件质量分析第67-72页
        5.6.1 外形精度分析第67-68页
        5.6.2 DIC应变壁厚分析第68-69页
        5.6.3 残余应力分析第69-71页
        5.6.4 金相组织形貌分析第71-72页
    5.7 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6.1 总结第73-74页
    6.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及视觉定位设计
下一篇:航空发动机转子建模与不平衡振动响应特性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