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手性铜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7-42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手性金属簇合物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手性过渡(3d)金属簇合物第19-40页
        1.3.1 手性Mn簇合物第19-26页
        1.3.2 手性Fe簇合物第26-30页
        1.3.3 手性Co簇合物第30-32页
        1.3.5 手性Cu簇合物和手性Cu-M金属簇合物:第32-38页
        1.3.6 手性酒石酸铜簇合物第38-40页
    1.4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内容第40-42页
第2章 对映异构体簇合物[Cu_(32)~Ⅱ]_n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42-57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实验部分第43-46页
        2.2.1 实验试剂第43页
        2.2.2 实验仪器及测试第43-44页
        2.2.3 合成方法第44-45页
        2.2.4 晶体结构测定第45-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2.3.1 晶体结构分析第46-49页
        2.3.2 圆二色谱测试第49-50页
        2.3.3 X射线小角散射测试第50-51页
        2.3.4 扫描电镜测试第51-52页
        2.3.5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第52页
        2.3.6 紫外可见光谱图第52-53页
        2.3.7 磁性质测试第53-54页
    2.4 结论第54-57页
第3章 铜氧-簇合物[Cu_7]和[Cu_2]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57-68页
    3.1 引言第57-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1页
        3.2.1 实验试剂第58页
        3.2.2 实验仪器及测试第58-59页
        3.2.3 合成方法第59-60页
        3.2.4 晶体结构测定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66页
        3.3.1 晶体结构分析第61-63页
        3.3.2 磁性质测试第63-66页
        3.3.3 化合物3经烧结处理形成的金属氧化物微观结构第66页
    3.4 结论第66-68页
第4章 对映异构体簇合物[Cu_(24)~Ⅱ]_2的合成、结构及性质第68-84页
    4.1 引言第68-69页
    4.2 实验部分第69-72页
        4.2.1 实验试剂第69页
        4.2.2 实验仪器及测试第69-70页
        4.2.3 合成方法第70-71页
        4.2.4 晶体结构测定第71-7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2-82页
        4.3.1 晶体结构分析第72-73页
        4.3.2 核磁碳谱测试第73-74页
        4.3.3 圆二色谱测试第74-75页
        4.3.4 扫描电镜表征测试第75-76页
        4.3.5 紫外可见光光谱测试第76页
        4.3.6 粒径分布和电动电势测试第76-79页
        4.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测试第79-80页
        4.3.8 磁性质测试测试第80-81页
        4.3.9 Cu_2O的X射线粉末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第81-82页
    4.4 结论第82-84页
总结和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105页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5-106页
附录B 附图第106-119页
附录C 附表第11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介电泳效应的高效超精密抛光理论及实验研究
下一篇:超超临界耐热钢G115中Cu的跨尺度表征及其成分—组织结构—性能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