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多相电机控制的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 1.3 六相电机关键技术的分析 | 第12-17页 |
| 1.3.1 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12-13页 |
| 1.3.2 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 | 第13-15页 |
| 1.3.3 电机的容错控制 | 第15-16页 |
| 1.3.4 六相逆变器PWM算法 | 第16页 |
| 1.3.5 无速度传感器的控制 | 第16-17页 |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9-31页 |
| 2.1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的绕组分布 | 第19-21页 |
| 2.2 六相电机在六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 2.3 六相电机的坐标变换与变换矩阵 | 第23-28页 |
| 2.4 六相电机在矢量空间解耦下的数学模型 | 第28-30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 第31-55页 |
| 3.1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31-32页 |
| 3.2 基于id=0的电流滞环矢量控制 | 第32-38页 |
| 3.3 六相电机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策略 | 第38-54页 |
| 3.3.1 六相电压源逆变器的电压矢量 | 第38-40页 |
| 3.3.2 两矢量SVPWM控制策略 | 第40-41页 |
| 3.3.3 四矢量SVPWM算法的实现 | 第41-45页 |
| 3.3.4 基于中间电压矢量的四矢量SVPWM算法 | 第45-51页 |
| 3.3.5 系统仿真框图及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4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容错控制的研究 | 第55-68页 |
| 4.1 六相电机的磁势和转矩分析 | 第55-60页 |
| 4.1.1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磁势和转矩 | 第55-58页 |
| 4.1.2 Z相开路时的磁势和转矩 | 第58-60页 |
| 4.2 基于总磁势不变原则的容错控制机理 | 第60-63页 |
| 4.2.1 基于定子铜耗最小的电流优化方案 | 第60-63页 |
| 4.2.2 基于输出转矩最大的电流优化方案 | 第63页 |
| 4.3 六相电机双模式运行的机理 | 第63-65页 |
| 4.4 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65-6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5章 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制 | 第68-82页 |
| 5.1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68-69页 |
| 5.2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69-74页 |
| 5.2.1 主电路的设计 | 第69-70页 |
| 5.2.2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70-71页 |
| 5.2.3 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71-74页 |
| 5.3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74-78页 |
| 5.3.1 系统主程序的设计 | 第75页 |
| 5.3.2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 | 第75-78页 |
| 5.4 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78-8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88页 |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