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第17-27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的内涵和特点 | 第17-19页 |
一、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的内涵 | 第17-18页 |
二、网络环境下商标侵权行为的特点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商标权保护与地方政府行为的界定 | 第19-24页 |
一、商标权保护必要性和保护方式分析 | 第19-21页 |
二、地方政府行为的界定和可行性分析 | 第21-24页 |
第三节 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一、市场失灵理论 | 第24-25页 |
二、政府管制理论 | 第25-26页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中政府行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9页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的基本情况 | 第27-30页 |
一、南安市高标准商标品牌战略机制构建 | 第27-28页 |
二、南安市商标保护执法力度全面加强 | 第28-29页 |
三、网络市场巡查及监测机制建立 | 第29页 |
四、南安市“一网四平台”信息化监管系统构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的政府行为现状 | 第30-33页 |
一、电子商务监管理论基础的夯实 | 第30页 |
二、网络信息数据的大量收集 | 第30-31页 |
三、执法人员监管业务培训力度加大 | 第31页 |
四、推进电子商务市场诚信建设 | 第31-32页 |
五、探索完善“以网管网”工作机制 | 第32页 |
六、网络巡查监管机制建立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中的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33-36页 |
一、对网络交易市场呈现出的新特征认识不足 | 第33页 |
二、现有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偏低 | 第33-34页 |
三、工商部门在网络环境下的商务监管手段单一 | 第34-35页 |
四、当前行政管理模式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发展需求 | 第35-36页 |
第四节 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一、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保护的自身特殊性困境 | 第36-37页 |
二、相关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三、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保护的执法协作机制不健全 | 第37-38页 |
四、工商行政管理局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及国内其他城市商标权保护的政府行为经验借鉴 | 第39-46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在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保护做法及借鉴 | 第39-43页 |
一、美国 | 第39-40页 |
二、日本 | 第40-41页 |
三、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其他城市网络环境下商标权保护的做法及借鉴 | 第43-46页 |
一、深圳市 | 第43页 |
二、义乌市 | 第43-44页 |
三、杭州市 | 第44-46页 |
第五章 完善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政府行为的相关对策 | 第46-51页 |
第一节 规范南安市网络经营主体并扩展多种方式取证 | 第46-47页 |
第二节 完善南安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工作素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完善网络环境下南安市商标权保护的执法协作机制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建立健全南安市工商行政管理体制 | 第49-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第一节 总结 | 第51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件1 | 第57-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