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概述 | 第13-17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内涵 | 第13-14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特征 | 第14页 |
|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规模及功能分布 | 第14-17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分类、规模 | 第14-16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功能分布 | 第16-17页 |
| 3 国内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17-25页 |
| ·国内管理模式 | 第17-20页 |
| ·深圳模式 | 第17-18页 |
| ·上海模式 | 第18页 |
| ·南宁模式 | 第18-19页 |
| ·香港模式 | 第19页 |
| ·国内经验小结 | 第19-20页 |
| ·国外管理经验 | 第20-23页 |
| ·瑞典的政府和市场并重型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 ·澳大利亚物业管理模式 | 第21-22页 |
| ·美国租金管理模式 | 第22页 |
| ·新加坡分类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 ·国外经验总结 | 第23页 |
| ·国内外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3-25页 |
| 4 我国非经营性性国有资产监管情况及存在问题 | 第25-33页 |
| ·我国经济转型的社会背景 | 第25-27页 |
| ·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 ·适应社会结构改革的迫切需要 | 第27页 |
| ·政府转型的客观要求 | 第27-28页 |
|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 | 第28-29页 |
| ·我国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现状探讨 | 第29-30页 |
| ·我国非营利性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 5 新型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框架体系 | 第33-39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33-34页 |
| ·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目标 | 第34-35页 |
| ·构建我国非营利性国有资产新型监管体系的具体思路 | 第35-39页 |
| 6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完善 | 第39-44页 |
|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 ·考核方法:单项指标评价法及评价标准 | 第41-42页 |
| ·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4页 |
| 7 结论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