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概述 | 第11-16页 |
1.2.1 斜拉桥概述 | 第11-12页 |
1.2.2 无背索斜拉桥概述 | 第12-14页 |
1.2.3 无背索斜拉—连续梁组合体系桥概述 | 第14-16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基本体系及组合体系的力学特性分析 | 第20-27页 |
2.1 连续梁桥体系的力学特性 | 第20-21页 |
2.2 无背索斜拉桥体系的力学特性与分类 | 第21-24页 |
2.2.1 无背索斜拉桥体系的基本受力特性 | 第21-22页 |
2.2.2 无背索斜拉桥结构体系的分类 | 第22-24页 |
2.3 部分斜拉桥的力学特性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无背索斜拉—连续梁组合体系桥梁力学性能分析 | 第27-43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工程概况 | 第27-28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32页 |
3.3.1 主梁的模拟 | 第28-29页 |
3.3.2 斜拉索的模拟 | 第29-30页 |
3.3.3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0页 |
3.3.4 预应力的模拟 | 第30页 |
3.3.5 收缩徐变的模拟 | 第30-32页 |
3.4 静力性能分析 | 第32-39页 |
3.4.1 恒载作用下结构性能分析 | 第32-35页 |
3.4.2 活载作用下结构性能分析 | 第35-37页 |
3.4.3 温度作用下结构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3.5 动力性能分析 | 第39-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和索力优化 | 第43-61页 |
4.1 概述 | 第43页 |
4.2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43-48页 |
4.2.1 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原则 | 第43-44页 |
4.2.2 确定合理成桥索力的方法 | 第44-45页 |
4.2.3 应力平衡法 | 第45-46页 |
4.2.4 影响矩阵法 | 第46-48页 |
4.3 无背索斜拉—连续梁组合体系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 第48-60页 |
4.3.1 利用索力竖向分力与主梁恒载的比值初步确定成桥状态 | 第48-51页 |
4.3.2 计算活载内力 | 第51-52页 |
4.3.3 成桥状态下主梁和索塔的弯矩可行域 | 第52-54页 |
4.3.4 成桥索力优化 | 第54-55页 |
4.3.5 成桥状态检验 | 第55-58页 |
4.3.6 确定合理成桥状态的步骤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无背索斜拉—连续梁组合体系桥梁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1-78页 |
5.1 概述 | 第61页 |
5.2 结构体系设计参数 | 第61-62页 |
5.3 索塔倾角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1 活载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5.3.2 温度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3-65页 |
5.4 索塔塔跨比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1 活载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5-66页 |
5.4.2 温度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6-67页 |
5.5 主梁拉索间距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7-70页 |
5.5.1 活载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7-68页 |
5.5.2 温度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68-70页 |
5.6 主梁刚度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5.6.1 活载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70-71页 |
5.6.2 温度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5.7 索塔刚度对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5.7.1 活载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73页 |
5.7.2 温度作用下结果分析 | 第73-75页 |
5.8 结论 | 第75-77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