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环境下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施工阶段协同管理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体分析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BIM环境下施工协同管理相关理论 | 第20-32页 |
2.1 BIM技术理论 | 第20-23页 |
2.1.1 BIM技术应用点 | 第20-22页 |
2.1.2 BIM相关应用软件 | 第22-23页 |
2.2 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施工管理理论 | 第23-26页 |
2.2.1 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特点 | 第23-25页 |
2.2.2 施工项目管理难点 | 第25-26页 |
2.2.3 BIM环境下施工项目管理优势分析 | 第26页 |
2.3 施工协同管理理论 | 第26-29页 |
2.3.1 协同论 | 第26-28页 |
2.3.2 协同管理理论 | 第28页 |
2.3.3 施工协同管理要素分析 | 第28-29页 |
2.4 施工系统协同管理与协同论的契合性分析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BIM环境下施工协同管理总体研究 | 第32-46页 |
3.1 施工阶段协同管理框架设计 | 第32-33页 |
3.2 施工阶段协同管理伺服分析 | 第33-39页 |
3.2.1 施工协同管理系统序参量确定 | 第33-35页 |
3.2.2 施工协同管理系统快变量确定 | 第35-36页 |
3.2.3 施工协同管理系统伺服分析数理结构 | 第36-39页 |
3.3 施工阶段协同管理总体研究 | 第39-45页 |
3.3.1 施工协同平台的建立 | 第39-41页 |
3.3.2 BIM环境下施工协同管理任务分配 | 第41-43页 |
3.3.3 BIM环境下施工协同管理总体流程 | 第43-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BIM环境下施工协同管理专项研究 | 第46-68页 |
4.1 施工阶段深化设计协同管理 | 第46-51页 |
4.1.1 施工阶段深化设计 | 第46-47页 |
4.1.2 BIM环境下深化设计协同管理 | 第47-51页 |
4.2 施工阶段工程变更协同管理 | 第51-55页 |
4.2.1 施工阶段工程变更 | 第51页 |
4.2.2 BIM环境下工程变更协同管理 | 第51-55页 |
4.3 施工阶段材料协同管理 | 第55-59页 |
4.3.1 施工阶段材料管理 | 第55页 |
4.3.2 BIM环境下材料协同管理 | 第55-59页 |
4.4 施工阶段质量协同管理 | 第59-62页 |
4.4.1 施工阶段质量管理 | 第59页 |
4.4.2 BIM环境下质量协同管理 | 第59-62页 |
4.5 施工阶段成本协同管理 | 第62-66页 |
4.5.1 施工阶段成本管理 | 第62页 |
4.5.2 BIM环境下成本协同管理 | 第62-6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 | 第68-7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8-69页 |
5.2 BIM总体应用情况 | 第69-71页 |
5.3 深化设计协同管理 | 第71-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