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设施园艺(保护地栽培)论文--温室论文--温室管理论文

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升温灌溉集成技术研究

摘要第3-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20-3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20-2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21-27页
        1.3.1 日光温室小气候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2 日光温室CFD模拟研究进展第23-25页
        1.3.3 灌溉水温度以及升温设施和技术的研究第25-27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31页
        1.4.1 研究目标第27-28页
        1.4.2 研究内容第28-30页
        1.4.3 技术路线第30-31页
第二章 试验条件和方法第31-50页
    2.1 试验区气候条件和特征第31-35页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第31-33页
        2.1.2 气象条件第33-35页
    2.2 试验区的土壤类型特点第35-38页
        2.2.1 试验区的土壤质地第35-36页
        2.2.2 试验区的土壤结构第36-37页
        2.2.3 试验区的土壤含水率第37页
        2.2.4 试验区的土壤有机质与盐分含量第37-38页
    2.3 试验温室设施条件第38-44页
        2.3.1 日光温室设施结构第38-40页
        2.3.2 日光温室灌溉水供水系统第40-42页
        2.3.3 供试升温池结构类型第42-44页
    2.4 试验方案与方法第44-50页
        2.4.1 试验方案第45-47页
        2.4.2 试验仪器第47-48页
        2.4.3 试验方法第48-50页
第三章 越冬期日光温室各环境因子的变化特性第50-81页
    3.1 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的变化特性第50-59页
        3.1.1 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日变化特性第50-53页
        3.1.2 日光温室室内外气温的季节变化特性第53-54页
        3.1.3 日光温室室内气温的空间变化特性第54-56页
        3.1.4 越冬期日光温室室内气温对植物生产的适宜性分析第56-59页
    3.2 日光温室室内相对湿度的变化特性第59-62页
        3.2.1 日光温室室内相对湿度的日变化特性第59-60页
        3.2.2 日光温室室内相对湿度与室内气温之间的关系第60-62页
    3.3 日光温室室内外地温的变化特性第62-70页
        3.3.1 日光温室室内外地温随时间变化特性第62-66页
        3.3.2 日光温室室内外地温随深度的变化特性第66-68页
        3.3.3 越冬期室内地温对植物生产的适宜性分析第68-70页
    3.4 日光温室后墙温度的变化特性第70-78页
        3.4.1 日光温室后墙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性第70-75页
        3.4.2 土质墙体分层土壤温度与室内地温的比较第75-78页
    3.5 小结第78-81页
第四章 越冬期供水系统灌溉水温度的变化特性与升温过程第81-105页
    4.1 水源地水温的变化特性第81-92页
        4.1.1 河流浅层地表水水温变化特性第81-88页
        4.1.2 潜水井水温变化特性第88-92页
    4.2 输配水管网水温的变化特性第92-97页
        4.2.1 输水管网水温变化特性第92-93页
        4.2.2 调节水池水温变化特性第93-95页
        4.2.3 配水管网水温变化特性第95页
        4.2.4 试验区灌溉水水温空间变化趋势第95-97页
    4.3 日光温室升温池中水温的变化特性第97-102页
        4.3.1 地下浅式升温池灌溉水的升温特性第97-99页
        4.3.2 地上深式升温池灌溉水的升温特性第99-101页
        4.3.3 不同型式升温池升温效果比较第101-102页
    4.4 小结第102-105页
第五章 升温池中灌溉水升温过程的CFD模拟预报第105-134页
    5.1 CFD软件简介第105-108页
    5.2 灌溉水升温的CFD模拟基础理论及假设第108-110页
        5.2.1 灌溉水升温的CFD模拟基础理论第108-109页
        5.2.2 简化和假设第109-110页
    5.3 升温池中灌溉水升温的CFD建模第110-115页
        5.3.1 升温池的三维几何造型及CFD计算域的确定第110-112页
        5.3.2 计算网格的生成及网格质量控制第112-115页
    5.4 离散化与求解策略第115-122页
        5.4.1 离散化第115-119页
        5.4.2 微分方程求解方法的选择第119-120页
        5.4.3 控制算法的选择第120-122页
    5.5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第122-129页
        5.5.1 初始条件第122-123页
        5.5.2 边界条件第123-129页
    5.6 计算区域内的材料物性第129-130页
    5.7 其他设置第130页
    5.8 试验验证与结果分析第130-134页
第六章 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升温集成技术第134-155页
    6.1 水源地灌溉水升温技术第136-137页
    6.2 输配水过程中灌溉水升温技术第137-140页
    6.3 日光温室升温池内灌溉水升温技术第140-142页
        6.3.1 高效吸收太阳能和地热技术第140-142页
        6.3.2 灌溉水升温模拟预测技术第142页
    6.4 灌水过程中可采用的技术第142-148页
        6.4.1 灌溉制度第142-143页
        6.4.2 最低灌溉水温技术第143-147页
        6.4.3 水肥一体化技术第147-148页
    6.5 日光温室灌溉管理技术第148-152页
        6.5.1 升温时间、灌溉时间的确定技术第148-151页
        6.5.2 其他技术第151-152页
    6.6 高海拔低温区日光温室越冬期灌溉技术要点第152-153页
    6.7 小结第153-15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55-162页
    7.1 结论第155-159页
        7.1.1 越冬期日光温室群各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性与关系方面第155-156页
        7.1.2 日光温室在越冬期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灌水温度要求第156-157页
        7.1.3 高效升温池的型式第157页
        7.1.4 灌溉水升温池升温过程的模拟预报的实现第157-158页
        7.1.5 越冬期不同阶段升温池所需灌溉水升温时间不同第158页
        7.1.6 高海拔低温区实现越冬期安全灌溉是可行的第158-159页
        7.1.7 越冬期日光温室灌溉水升温灌溉集成技术第159页
    7.2 创新点第159-161页
    7.3 展望第161-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博士期间所获得的成果第169-171页
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场效应晶体管结构的多功能有机光电器件研究
下一篇:基于藏药不同寒水石的辨识与炮制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