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3-7页 |
主要英文缩写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复方岩杖胶囊对肉瘤的增效减毒作用 | 第12-34页 |
摘要 | 第12-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1 材料 | 第14-15页 |
1.1 实验动物和瘤株 | 第14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14-15页 |
1.3 仪器 | 第15页 |
2 方法 | 第15-22页 |
2.1 S_(180)细胞的相关处理 | 第15-18页 |
2.1.1 细胞培养相关试剂 | 第16页 |
2.1.2 细胞的复苏 | 第16页 |
2.1.3 S_(180)悬浮细胞的培养(换液) | 第16-17页 |
2.1.4 悬浮型细胞的传代与冻存 | 第17页 |
2.1.5 台盼蓝染色及细胞的计数 | 第17-18页 |
2.2 药液配制 | 第18页 |
2.3 动物造模 | 第18-19页 |
2.3.1 接种S_(180)小鼠腹水瘤细胞 | 第18页 |
2.3.2 实体瘤模型建立: | 第18-19页 |
2.4 动物分组与给药 | 第19页 |
2.5 动物造模10天后手术 | 第19-21页 |
2.5.1 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处理 | 第20页 |
2.5.2 术中操作 | 第20-21页 |
2.6 检测指标 | 第21-22页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22页 |
3 结果 | 第22-31页 |
3.1. 肉瘤S_(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 | 第22-24页 |
3.2. 肉瘤S_(180)荷瘤小鼠的一般状况观察 | 第24-25页 |
3.3 复方岩杖胶囊对S_(180)荷瘤小鼠CTX使用后瘤重的影响 | 第25页 |
3.4 复方岩杖胶囊对S_(180)荷瘤小鼠CTX使用后免疫指标的影响 | 第25-27页 |
3.5 小鼠S_(180)肉瘤组织病理学变化 | 第27-31页 |
4 讨论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二章 脱氢卡维汀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 第34-54页 |
摘要 | 第34-35页 |
ABSTRACT | 第35-37页 |
1 材料 | 第37-38页 |
1.1 瘤株 | 第37页 |
1.2 药品与试剂 | 第37页 |
1.3 仪器 | 第37-38页 |
2 方法 | 第38-41页 |
2.1 肝癌细胞HepG2、QGY-7703的相关处理 | 第38-40页 |
2.1.1 培养基及相关试剂 | 第38-39页 |
2.1.2 细胞的复苏 | 第39页 |
2.1.3 肝癌细胞HepG2、QGY-7703的培养 | 第39页 |
2.1.4 贴壁型细胞的传代与冻存 | 第39-40页 |
2.1.5 台盼蓝染色及细胞的计数 | 第40页 |
2.2 药液配制 | 第40页 |
2.3 MTT法原理 | 第40页 |
2.4 细胞生长抑制检测(MTT法) | 第40-41页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50页 |
3.1 不同时间段脱氢卡维汀、顺铂对肝癌细胞HepG2、QGY-7703增殖抑制作用 | 第41-43页 |
3.2 不同药物、不同时间对2株人肿瘤细胞株IC50的分析 | 第43-44页 |
3.3 不同药物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结果 | 第44页 |
3.4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 第44-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总结论 | 第54-56页 |
综述 岩黄连和其有效成分治疗肝病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现状 | 第56-68页 |
1 护肝作用 | 第56-58页 |
2 抗病毒作用 | 第58页 |
3 抗肿瘤作用 | 第58页 |
4 临床应用研究 | 第58-63页 |
4.1 肝炎、肝硬化的治疗 | 第58-62页 |
4.1.1 岩黄连治疗病毒性肝炎 | 第58-59页 |
4.1.2 岩黄连单纯治疗黄疸型肝炎 | 第59-60页 |
4.1.3 岩黄连与其他药物联合治疗肝炎 | 第60-61页 |
4.1.4 岩黄连改善肝纤维化 | 第61-62页 |
4.2 肝癌的治疗 | 第62-63页 |
5 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