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研究

个人简历第3-8页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一、前言第15-17页
二、苦丁茶总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含量测定第17-2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7-20页
        1.1 实验材料第17页
        1.2 实验仪器第17页
        1.3 苦丁茶总黄酮的提取第17-18页
        1.4 苦丁茶总黄酮的纯化第18-19页
        1.5 苦丁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19-20页
    2. 结果第20-25页
        2.1 扫描波长第20-23页
        2.2 苦丁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第23-25页
    3. 讨论第25-27页
三、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第27-4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7-32页
        1.1 实验材料第27页
        1.2 实验仪器第27页
        1.3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7-29页
        1.4 方法学考察第29页
        1.5 空白壳聚糖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第29-30页
        1.6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第30页
        1.7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表征第30-31页
        1.8 载药量的测定第31页
        1.9 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第31-32页
        1.10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制备工艺放大实验第32页
    2. 结果第32-44页
        2.1 标准曲线第32-33页
        2.2 加样回收率第33页
        2.3 精密度实验第33-34页
        2.4 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优化第34-36页
        2.5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制备第36-40页
        2.6 载药量的测定第40页
        2.7 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表征第40-41页
        2.8 体外释放第41-42页
        2.9 喷雾干燥条件优化第42-44页
    3. 讨论第44-46页
四、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降脂活性研究第46-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6-53页
        1.1 实验材料第46-47页
        1.2 实验仪器第47页
        1.3 实验动物第47页
        1.4 高脂配方第47页
        1.5 造模和实验过程第47-48页
        1.6 指标测定第48-53页
    2. 结果第53-61页
        2.1 血清血脂生化第53-54页
        2.2 血清肝功能生化第54页
        2.3 血清抗氧化指标第54-55页
        2.4 肝脏抗氧化指标第55-56页
        2.5 体重增量第56页
        2.6 肝重、肝指数、体脂第56-57页
        2.7 肝脏图片第57-58页
        2.8 肝脏病理切片第58-61页
    3. 讨论第61-62页
五、壳聚糖苦丁茶总黄酮纳米粒的急性毒性实验第62-7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1.1 实验材料第62页
        1.2 实验动物第62页
        1.3 LD_(50)的测定(霍恩氏法)第62-63页
    2. 结果第63-70页
        2.1 LD_(50)第63页
        2.2 实验观察第63-68页
        2.3 小鼠解剖第68-70页
    3. 讨论第70-71页
结论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76页
    中英文缩写对照词表第75-76页
综述第76-88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第89-90页
附件第90-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满天星异红草苷通过NF-κB信号通路抑制猪血清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下一篇:复方岩杖胶囊对肉瘤的增效减毒作用及其主要成分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