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居住区规划论文

基于互动性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以南昌市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页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8-9页
        1.2.1 研究内容第8-9页
        1.2.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相关概念第9-10页
        1.3.1 居住区第9页
        1.3.2 互动性景观第9-10页
    1.4 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5 小结第12-13页
2 城市居住区互动性景观的认知第13-21页
    2.1 互动性景观设计的必要性第13-17页
        2.1.1 居住区的演变第13-14页
        2.1.2 居民结构变化第14-17页
    2.2 互动性景观设计特点第17-18页
        2.2.1 开放性第17页
        2.2.2 参与性第17页
        2.2.3 变化性第17页
        2.2.4 交往性第17-18页
        2.2.5 教育性第18页
    2.3 互动性景观设计原则第18-19页
        2.3.1 感官调动原则第18页
        2.3.2 生态设计原则第18页
        2.3.3 地域性原则第18-19页
        2.3.4 居民参与原则第19页
    2.4 互动性景观营建目标第19-20页
        2.4.1 加强居民社会交往第19页
        2.4.2 强化居民归属感第19页
        2.4.3 发展和谐居住环境第19-20页
    2.5 小结第20-21页
3 南昌市居住区景观调研分析第21-36页
    3.1 发展状况第21-23页
        3.1.1 发展初期第21页
        3.1.2 发展中期第21-22页
        3.1.3 发展现状第22-23页
    3.2 存在问题第23-25页
        3.2.1 住区的封闭化第23页
        3.2.2 地域性文化缺失第23-24页
        3.2.3 邻里交往逐步弱化第24页
        3.2.4 公众参与意识薄弱第24-25页
    3.3 案例分析第25-33页
        3.3.1 火电住宅小区第25-28页
        3.3.2 恒茂国际华城第28-31页
        3.3.3 万科青山湖第31-33页
    3.4 总体评价第33-36页
4 基于互动性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第36-56页
    4.1 场所景观的互动性设计第36-40页
        4.1.1 休闲广场第36-37页
        4.1.2 健身运动场第37-38页
        4.1.3 儿童游乐场第38-40页
    4.2 绿化种植景观的互动性设计第40-42页
        4.2.1 宅旁绿化第40页
        4.2.2 立体绿化第40-41页
        4.2.3 架空层绿化第41-42页
        4.2.4 社区花园第42页
    4.3 硬质景观的互动性设计第42-51页
        4.3.1 户外坐具第42-44页
        4.3.2 雕塑小品第44-46页
        4.3.3 信息标志第46-47页
        4.3.4 构筑物第47-48页
        4.3.5 围墙第48-49页
        4.3.6 台阶第49-51页
    4.4 水景景观的互动性设计第51-53页
        4.4.1 自然水景第51页
        4.4.2 庭院水景第51-52页
        4.4.3 泳池水景第52页
        4.4.4 装饰水景第52-53页
    4.5 照明景观的互动性设计第53-56页
        4.5.1 广场照明第53-54页
        4.5.2 水景照明第54页
        4.5.3 构筑物照明第54页
        4.5.4 景观小品照明第54-55页
        4.5.5 植物展示照明第55-56页
5 总结与展望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致谢第60-61页
附录第61-63页
个人简介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板剪力墙半刚性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数值分析
下一篇:某车型EPS系统特性匹配研究及其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