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4页 |
1 引言 | 第9页 |
2 金属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第9-14页 |
2.1 铂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2.2 钯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2.3 铜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3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1 缩氨基硫脲简介 | 第14页 |
3.2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3.2.1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抗肿瘤物活性 | 第14-15页 |
3.2.2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抗菌活性 | 第15页 |
3.2.3 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金属配合物抗病毒活性 | 第15页 |
4 喹啉类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5 本论文的主要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4页 |
第2章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其Cu(Ⅱ)、Pd(Ⅱ)、Pt(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24-47页 |
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页 |
2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24-28页 |
2.1 8-喹啉甲醛氨基硫脲衍生物L_1~L_7的合成 | 第24-25页 |
2.2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L_1~L_7的结构表征 | 第25-28页 |
2.2.1 8-喹啉甲醛缩4-甲基氨基硫脲(L_1)的结构表征 | 第25页 |
2.2.2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L_2)的结构表征 | 第25页 |
2.2.3 8-喹啉甲醛缩4-苯基氨基硫脲(L_3)的结构表征 | 第25-26页 |
2.2.4 8-喹啉甲醛缩4-2-氧基氨基硫脲(L_4)的结构表征 | 第26页 |
2.2.5 8-喹啉甲醛缩4,4-二甲基氨基硫脲(L_5)的结构表征 | 第26-27页 |
2.2.6 8-喹啉甲醛缩4-(4-氯苯)氨基硫脲(L_6)的结构表征 | 第27页 |
2.2.7 8-喹啉甲醛缩4-苄基氨基硫脲(L_7)的结构表征 | 第27-28页 |
3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Cu(Ⅱ)、Pd(Ⅱ)、Pt(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28-41页 |
3.1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Cu(Ⅱ)、Pd(Ⅱ)、Pt(Ⅱ)配合物的合成 | 第28页 |
3.2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Cu(Ⅱ)、Pd(Ⅱ)、Pt(Ⅱ)配合物结构表征 | 第28-41页 |
3.2.1 配合物C_1的结构表征 | 第28-30页 |
3.2.2 配合物C_2的结构表征 | 第30-32页 |
3.2.3 配合物C_3的结构表征 | 第32页 |
3.3.4 配合物C_4的结构表征 | 第32页 |
3.3.5 配合物C_5的结构表征 | 第32-33页 |
3.3.6 配合物C_6的结构表征 | 第33页 |
3.3.7 配合物C_7的结构表征 | 第33页 |
3.3.8 配合物C_8的结构表征 | 第33-35页 |
3.3.9 配合物C_9的结构表征 | 第35-37页 |
3.3.10 配合物C_(10)的结构表征 | 第37页 |
3.3.11 配合物C_(11)的结构表征 | 第37-38页 |
3.3.12 配合物C_(12)的结构表征 | 第38页 |
3.3.13 配合物C_(13)的结构表征 | 第38页 |
3.3.14 配合物C_(14)的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3.3.15 配合物C_(15)的结构表征 | 第39页 |
3.3.16 配合物C_(16)的结构表征 | 第39页 |
3.3.17 配合物C_(17)的结构表征 | 第39-40页 |
3.3.18 配合物C_(18)的结构表征 | 第40页 |
3.3.19 配合物C_(19)的结构表征 | 第40页 |
3.3.20 配合物C_(20)的结构表征 | 第40-41页 |
3.3.21 配合物C_(21)的结构表征 | 第41页 |
4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金属铜配合物的稳定性检测 | 第41-45页 |
4.1 配合物C_1的稳定性检测 | 第41-42页 |
4.2 配合物C_4的稳定性检测 | 第42页 |
4.3 配合物C_7的稳定性检测 | 第42-43页 |
4.4 配合物C_(10)的稳定性检测 | 第43页 |
4.5 配合物C_(13)的稳定性检测 | 第43-44页 |
4.6 配合物C_(16)的稳定性检测 | 第44页 |
4.7 配合物C_(19)的稳定性检测 | 第44-45页 |
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3章 8-喹啉甲醛缩氨基硫脲衍生物及其Cu(Ⅱ)、Pd(Ⅱ)、Pt(Ⅱ)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47-61页 |
1 实验试剂、仪器及细胞株 | 第47-48页 |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7页 |
1.2 其它试剂 | 第47页 |
1.3 细胞复苏、培养和传代 | 第47-4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8-49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9-59页 |
3.1 体抗肿肿瘤活性初筛 | 第49-51页 |
3.2 化合物C_1~C_(21)对肿瘤的IC_(50)值的测定 | 第51-53页 |
3.3 不同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活性比较 | 第53-59页 |
3.3.1 不同化合物对MGC80-3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3-54页 |
3.3.2 不同化合物对T-24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4-55页 |
3.3.3 不同化合物对A549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5-56页 |
3.3.4 不同化合物对SK-OV-3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6-57页 |
3.3.5 不同化合物对HeLa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7-58页 |
3.3.6 不同化合物对Hep G2癌细胞的活性比较 | 第58-59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总结 | 第61-62页 |
附录 | 第6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