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公差规范与尺寸标注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公差规范确定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尺寸标注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总结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 第15-16页 |
1.3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3.2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本征自由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尺寸标注基本概念 | 第18-23页 |
2.1.1 常见尺寸标注情况及其之间的位置关系 | 第18-20页 |
2.1.2 标注对象轮廓表面的组织 | 第20-22页 |
2.1.3 宽度尺寸标注的导出要素几何类型及位置参数 | 第22页 |
2.1.4 尺寸标注定位方向的确定 | 第22-23页 |
2.1.5 尺寸标注的规范性规则 | 第23页 |
2.2 本征自由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基准约束能力的确定方法 | 第24页 |
2.2.3 基准约束能力的计算方法 | 第24-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建立尺寸关系图的基础算法及相应数据结构 | 第26-33页 |
3.1 尺寸关系图中顶点和弧数据结构的创建算法 | 第26-30页 |
3.1.1 图的基本逻辑结构 | 第26页 |
3.1.2 尺寸关系图的存储结构 | 第26-29页 |
3.1.3 顶点链表和弧链表的创建算法 | 第29-30页 |
3.1.4 图的构造算法 | 第30页 |
3.2 基于回溯算法思想的图的路径搜索算法 | 第30-3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建立 | 第33-41页 |
4.1 根据几何公差建立弧和顶点 | 第33-34页 |
4.1.1 链表的设置 | 第33页 |
4.1.2 具体建立算法 | 第33-34页 |
4.2 建立相同尺寸线方向的显式距离尺寸标注集合的算法 | 第34-35页 |
4.2.1 多重映射容器的介绍 | 第34-35页 |
4.2.2 相同尺寸线方向的显式距离尺寸标注的归类算法 | 第35页 |
4.3 根据尺寸标注建立弧和顶点 | 第35-40页 |
4.3.1 尺寸标注关系的数据结构 | 第35-36页 |
4.3.2 算法思想 | 第36-37页 |
4.3.3 具体建立算法 | 第37-4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转化及合并 | 第41-54页 |
5.1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转化 | 第41-50页 |
5.1.1 转化混合尺寸关系图时的定位规则 | 第41-43页 |
5.1.2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转化依据 | 第43-46页 |
5.1.3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转化算法 | 第46-50页 |
5.2 混合尺寸关系图的合并 | 第50-53页 |
5.2.1 添加隐含标注以合并子图 | 第51-53页 |
5.2.2 孤立对象的处理 | 第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6章 尺寸关系图的应用 | 第54-66页 |
6.1 原型软件的开发及测试 | 第54页 |
6.2 孤立尺寸及基础基准的确定 | 第54-55页 |
6.3 尺寸标注的完整性与正确性检查 | 第55-56页 |
6.4 公差标注的合理性检查 | 第56页 |
6.5 实例零件演示 | 第56-65页 |
6.5.1 实例零件1 | 第56-59页 |
6.5.2 实例零件2 | 第59-62页 |
6.5.3 实例零件3 | 第62-6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总结与进一步展望 | 第66-68页 |
7.1 总结 | 第66页 |
7.2 进一步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