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1.1 石斛碱代谢途径研究 | 第15-17页 |
1.1.2 石斛碱研究分子基础 | 第17-19页 |
1.1.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研究植物代谢途径中的应用 | 第19-22页 |
1.2 课题选题背景 | 第22-23页 |
1.3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二章 金钗石斛干物质积累规律与石斛碱积累特性 | 第26-4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试验处理 | 第26页 |
2.1.3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2.1.4 统计分析 | 第27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7-40页 |
2.2.1 一年生金钗石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 第27-30页 |
2.2.2 二年生金钗石斛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 | 第30-33页 |
2.2.3 一年生金钗石斛碱积累特性 | 第33-35页 |
2.2.4 二年生金钗石斛碱积累特性 | 第35-38页 |
2.2.5 金钗石斛干物质积累与石斛碱积累关系研究 | 第38-40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40-44页 |
2.3.1 金钗石斛干物质积累规律 | 第40-41页 |
2.3.2 金钗石斛碱积累特性 | 第41-44页 |
第三章 转录组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 第44-72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4-51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44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44-51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1-70页 |
3.2.1 金钗石斛RNA质量 | 第51-52页 |
3.2.2 转录组文库测序结果 | 第52-53页 |
3.2.3 转录组组装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3.2.4 Unigene序列功能注释 | 第54-55页 |
3.2.5 Unigene序列同源性分析 | 第55-56页 |
3.2.6 Unigene序列COG分类 | 第56-57页 |
3.2.7 Unigene序列的GO分类 | 第57-58页 |
3.2.8 Unigene序列代谢通路分析 | 第58-65页 |
3.2.9 编码蛋白框(CDS)的核酸和蛋白序列 | 第65-67页 |
3.2.10 Unigene的SSR分析 | 第67-69页 |
3.2.11 Unigene的SNP分析 | 第69-70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第四章 表达谱文库的构建与分析 | 第72-122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2-81页 |
4.1.1 试验材料 | 第72页 |
4.1.2 试验方法 | 第72-8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81-119页 |
4.2.1 一年生金钗石斛碱四个时期的含量差异 | 第81页 |
4.2.2 金钗石斛RNA质量 | 第81-82页 |
4.2.3 表达谱文库测序结果 | 第82-94页 |
4.2.4 基因定量分析 | 第94页 |
4.2.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94-99页 |
4.2.6 条件特异表达分析 | 第99-100页 |
4.2.7 差异基因筛选 | 第100-102页 |
4.2.8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 第102-104页 |
4.2.9 差异基因的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104-111页 |
4.2.10 差异基因的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 | 第111-117页 |
4.2.11 差异基因的RNA-Seq表达量和q-PCR定量分析 | 第117-118页 |
4.2.12 RNA-Seq表达量和q-PCR表达量相关分析 | 第118-119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119-12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22-130页 |
5.1 结论 | 第122页 |
5.2 讨论 | 第122-130页 |
第六章 展望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1页 |
附录 | 第141-143页 |
缩略语索引 | 第141-142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42页 |
科研项目情况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