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立法完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背景第9页
    1.2 文献综述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页
        1.3.1 比较分析法第12页
        1.3.2 文献研究法第12页
    1.4 论文创新点第12-14页
        1.4.1 厘清这一制度的称谓第12页
        1.4.2 探讨经营者不退款的问题第12-13页
        1.4.3 探讨反悔权的举证责任第13-14页
2 消费者反悔权制度概述第14-23页
    2.1 消费者反悔权的定义第14-17页
        2.1.1 观点之争第14页
        2.1.2 消费者反悔权与相关权利的比较第14-17页
    2.2 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概念第17-19页
        2.2.1 称谓之争第17-18页
        2.2.2 概念与特征第18-19页
    2.3 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基本内容第19-20页
        2.3.1 适用范围第19页
        2.3.2 期间规定第19-20页
        2.3.3 行使方式第20页
        2.3.4 法律后果第20页
        2.3.5 行使限制第20页
        2.3.6 举证责任第20页
    2.4 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立法理念第20-23页
        2.4.1 倾斜保护理念第21页
        2.4.2 利益平衡理念第21页
        2.4.3 实质公平理念第21-23页
3 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立法的现存问题第23-26页
    3.1 适用范围不够合理第23页
        3.1.1 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第23页
        3.1.2 不适用情形规定不清第23页
    3.2 期间规定有待完善第23-24页
    3.3 法律后果规定不清第24页
    3.4 权利滥用规制缺失第24页
    3.5 举证责任未作规定第24-26页
4 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立法的域外经验第26-33页
    4.1 主要国家的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简况第26-31页
        4.1.1 英国的合同取消权制度第26-27页
        4.1.2 美国的冷却期制度第27-29页
        4.1.3 德国的撤回权制度第29-30页
        4.1.4 日本的反悔权制度第30-31页
    4.2 可借鉴的立法经验第31-33页
        4.2.1 限制反悔权的适用范围第31页
        4.2.2 规定反悔权的延长情形第31-32页
        4.2.3 明确反悔权的法律后果第32页
        4.2.4 规制反悔权的滥用行为第32-33页
5 完善我国消费者反悔权制度的立法建议第33-40页
    5.1 完善反悔权制度的适用范围第33-34页
        5.1.1 适当扩大适用范围第33-34页
        5.1.2 详细规定不适用情形第34页
    5.2 细化反悔权制度的期间规定第34-35页
        5.2.1 增加期间起算的合理性第34-35页
        5.2.2 规定期间延长的情形第35页
    5.3 明确反悔权行使的法律后果第35-37页
        5.3.1 经营者不退款的问题第35-36页
        5.3.2 运费承担问题第36页
        5.3.3 消费者的必要注意义务第36-37页
    5.4 规制反悔权的滥用行为第37-38页
        5.4.1 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第37页
        5.4.2 设置退货最低额度第37-38页
        5.4.3 加强消费者教育第38页
        5.4.4 处罚权利滥用者第38页
    5.5 规定反悔权制度的举证责任第38-40页
        5.5.1 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第38-39页
        5.5.2 具体举证责任分配第39-40页
6 结论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网络犯罪之立法及其完善
下一篇:酒后代驾法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