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缩略词 | 第4-7页 |
文献综述 | 第7-16页 |
1 马铃薯干腐病及其控制 | 第7-8页 |
2.单端孢霉烯族毒素 | 第8-9页 |
3.化学激发子对采后病害的控制及其作用机理 | 第9-16页 |
3.1 化学激发子 | 第9-11页 |
3.2 诱抗剂的作用机理 | 第11-16页 |
1 前言 | 第16-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材料 | 第17页 |
2.2 方法 | 第17-19页 |
2.3 As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及产物含量的测定 | 第19-21页 |
2.4 苯丙烷代谢中相关酶及代谢产物的测定 | 第21-22页 |
2.5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2页 |
2.6 数据分析 | 第22-2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3.1 T-2 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切片损伤接种F. sulphureum病斑直径的影响 | 第23页 |
3.2 T-2 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23-25页 |
3.3 对AsA-GSH循环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 第25-26页 |
3.4 对AsA-GSH循环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5 对T-2 毒素对苯丙烷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产物含量的影响 | 第27-30页 |
3.5.1 对PAL和 4CL活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3.5.2 对木质素、总酚、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4 讨论 | 第30-34页 |
4.1 T-2 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损伤接种F. sulphureum病斑直径的控制 | 第30页 |
4.2 T-2 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活性氧代谢的诱导 | 第30-32页 |
4.3 T-2 毒素处理对马铃薯块茎苯丙烷代谢的诱导 | 第32-34页 |
5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49页 |
导师简介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