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不同种源家系赤桉幼林抗风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言第10-17页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13页
        1.1.1 赤桉引种研究进展第10-11页
        1.1.2 赤桉种源家系研究进展第11-12页
        1.1.3 桉树抗风性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5页
        1.2.1 我国受风害影响的现状第13-14页
        1.2.2 我国抗风树种资源现状第14页
        1.2.3 我国抗风树木短缺矛盾将长期存在第14-15页
        1.2.4 赤桉的抗风性研究的可行性第15页
        1.2.5 赤桉抗风性种源家系选择研究的意义第15页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和创新点第15-16页
    1.4 课题来源第16页
    1.5 技术路线第16-17页
2 试验地、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7-21页
    2.1 试验地概况第17页
    2.2 试验材料第17页
    2.3 试验方法第17-19页
        2.3.1 风害等级测定第17-18页
        2.3.2 幼林生长量调查第18-19页
    2.4 PILODYN值的测量第19页
        2.4.1 Pilodyn测定器的工作原理第19页
        2.4.2 Pilodyn的测定第19页
    2.5 生长锥的测定第19-20页
        2.5.1 木材基本密度的测量第19-20页
        2.5.2 木材纤维形态的测定第20页
    2.6 数据分析方法第20-21页
3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1-38页
    3.1 赤桉幼林不同种源、家系风害情况调查第21-26页
        3.1.1 不同种源赤桉幼林风害情况第21页
        3.1.2 不同家系赤桉幼林风害情况第21-23页
        3.1.3 赤桉幼林全部家系的风害情况第23-24页
        3.1.4 2年生赤桉幼林不同家系风害率聚类分析第24-26页
    3.2 赤桉幼林生长量与风害率的关系第26-31页
        3.2.1 1年生赤桉幼林生长量与风害率的关系第26-28页
        3.2.2 2年生赤桉幼林生长量与风害率的关系第28-31页
    3.3 赤桉木材密度、PILODYN值和风害率的相关性第31-34页
    3.4 赤桉纤维形态和风害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4-38页
        3.4.1 木材纤维形态和风害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34-36页
        3.4.2 木材纤维形态和风害率之间回归模型第36-38页
4 赤桉速生抗风家系的选择第38-46页
    4.1 主成分分析第38-43页
    4.2 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的建立第43-46页
5 赤桉幼林不同家系的遗传力分析第46-48页
6 结论与讨论第48-52页
    6.1 结论第48-49页
    6.2 讨论第49-52页
参考文献第52-6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皮松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研究
下一篇:不同氮水平对北方粳稻渗透调节物质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