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微电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微电网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微电网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大工业用户智能微电网工程概述 | 第15-39页 |
2.1 项目背景 | 第15-16页 |
2.1.1 发展背景 | 第15页 |
2.1.2 工程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2.2 大型玻璃厂概况 | 第16-33页 |
2.2.1 大型玻璃厂介绍 | 第16-18页 |
2.2.2 大型玻璃厂区电力系统现状 | 第18-33页 |
2.3 智能微电网项目计划 | 第33-38页 |
2.3.1 项目原则 | 第33-34页 |
2.3.2 项目设计目标 | 第34-35页 |
2.3.3 项目设计内容 | 第35-37页 |
2.3.4 投资估算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智能微电网设计 | 第39-60页 |
3.1 负荷预测及电力平衡 | 第39-40页 |
3.1.1 负荷预测 | 第39页 |
3.1.2 电力平衡 | 第39-40页 |
3.2 电池储能选型和定容 | 第40-45页 |
3.2.1 电池储能类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3.2.2 电池储能和逆变器配置理论依据和配置原则 | 第41-44页 |
3.2.3 电池储能与逆变器的配置结论 | 第44-45页 |
3.3 系统设计方案 | 第45-56页 |
3.3.1 设计方案一 | 第45-49页 |
3.3.2 设计方案二 | 第49-50页 |
3.3.3 方案比选 | 第50-56页 |
3.4 微网运行方式 | 第56-57页 |
3.4.1 并网运行 | 第56-57页 |
3.4.2 离网运行 | 第57页 |
3.5 短路计算 | 第57-59页 |
3.5.1 线路参数 | 第57-58页 |
3.5.2 短路电流计算 | 第58-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智能微电网设备选型 | 第60-72页 |
4.1 电气一次 | 第60-63页 |
4.1.1 电气主接线图 | 第60-61页 |
4.1.2 电气平面布置图 | 第61页 |
4.1.3 设备及电缆选型 | 第61-63页 |
4.2 电气二次 | 第63-67页 |
4.2.1 监控及组网形式 | 第63-65页 |
4.2.2 保护控制配置 | 第65-66页 |
4.2.3 计量与能效管理 | 第66-67页 |
4.2.4 数据采集及转换 | 第67页 |
4.3 通信 | 第67页 |
4.4 土建 | 第67-68页 |
4.5 新增设备及改造设备 | 第68-7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 第72-75页 |
5.1 编制说明 | 第72页 |
5.2 工程估算表 | 第72页 |
5.3 财务评价 | 第72-74页 |
5.3.1 子微网3的经济分析 | 第72-74页 |
5.3.2 项目的社会效益 | 第74页 |
5.4 项目运营方式 | 第7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附录1 设计说明 | 第79-82页 |
附录2 工程投资估算总表 | 第82-84页 |
附录3 工程设计图纸 | 第84-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附件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