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1.1 前言 | 第15-16页 |
1.2 传统离子源 | 第16-23页 |
1.2.1 传统离子源的发展与演变 | 第16-17页 |
1.2.2 传统离子源的分类 | 第17页 |
1.2.3 常用传统离子源的原理与应用 | 第17-21页 |
1.2.3.1 放射源 | 第17-18页 |
1.2.3.2 光致电离 | 第18页 |
1.2.3.3 火焰离子源 | 第18-19页 |
1.2.3.4 表面离子源 | 第19页 |
1.2.3.5 电晕放电离子源 | 第19-20页 |
1.2.3.6 电子离子化源 | 第20页 |
1.2.3.7 化学离子化源 | 第20-21页 |
1.2.4 解吸附离子化 | 第21-22页 |
1.2.5 大气压电离(API)技术 | 第22-23页 |
1.3 常压式离子源的机理与分类 | 第23-25页 |
1.3.1 常压式离子源的兴起与定义 | 第23-24页 |
1.3.2 类ESI常压式离子源 | 第24页 |
1.3.3 类APCI常压式离子源 | 第24-25页 |
1.3.4 其他类型离子源 | 第25页 |
1.4 高场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 | 第25-27页 |
1.5 本文具体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2 常压亚稳态解吸附离子源的工作原理、构造与测试 | 第28-42页 |
2.1 引言 | 第28-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2.2.1 AMDI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2.2.2 离化原理 | 第31-33页 |
2.2.3 条件控制 | 第33页 |
2.2.4 试剂与样品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2.3.1 AMDI工作参数的考察与优化 | 第34-40页 |
2.3.1.1 放电参数对电离效率的影响 | 第34-37页 |
2.3.1.2 气流对电离效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1.3 电磁干扰 | 第38-39页 |
2.3.1.4 解吸附温度 | 第39-40页 |
2.3.2 解吸附机理 | 第40页 |
2.4 小结 | 第40-42页 |
3 挥发性有机物(VOC)样品的检测 | 第42-46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2-43页 |
3.2.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5页 |
3.3 小结 | 第45-46页 |
4 难挥发性固体样品的检测 | 第46-53页 |
4.1 引言 | 第4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6-52页 |
4.2.1 仪器与样品 | 第46-48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2.2.1 无机硒元素的解吸附离化 | 第48-50页 |
4.2.2.2 氨基酸与1,3-间苯二酚的解吸附离化 | 第50-52页 |
4.3 小结 | 第52-53页 |
5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