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特种物理性质合金论文

N型Zr基半哈斯勒合金的热电输运机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4页
    1.1 热电效应简介第12-14页
    1.2 热电转换效率和热电优值第14-17页
    1.3 热电材料发展历程及现状第17-21页
        1.3.1 热电材料的发展历程第17-19页
        1.3.2 当前热电材料的研究概况第19-21页
    1.4 热电材料的性能优化第21-38页
        1.4.1 载流子浓度引起的α和σ耦合第22-29页
        1.4.2 电子能带结构引起的α和σ耦合第29-33页
        1.4.3 载流子迁移率和晶格热导率的耦合第33-38页
    1.5 半哈斯勒热电材料第38-41页
    1.6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41-44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44-52页
    2.1 实验原料和设备第44-45页
    2.2 试样制备第45-46页
    2.3 试样的表征手段第46-52页
        2.3.1 物相结构分析第46页
        2.3.2 试样微观形貌表征和成分分析第46-47页
        2.3.3 高温电学性能测量第47-48页
        2.3.4 高温热学性能测量第48-49页
        2.3.5 霍尔系数测试第49-50页
        2.3.6 声速测试系统第50-51页
        2.3.7 电子能带结构计算第51-52页
第三章 N型(Hf,Zr)CoSb合金的热电输运性能第52-72页
    3.1 (Hf_(0.3)Zr_(0.7))_(1-x)Nb_xCoSb基合金的制备及成分表征第53-55页
    3.2 Nb掺杂对电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55-65页
        3.2.1 单抛带模型(SPB)第55-56页
        3.2.2 载流子散射机制第56-59页
        3.2.3 电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第59-60页
        3.2.4 (Hf_(0.3)Zr_(0.7))_(1-x)Nb_xCoSb载流子输运机制分析第60-64页
        3.2.5 (Hf_(0.3)Zr_(0.7))_(1-x)Nb_xCoSb的功率因子第64-65页
    3.3 Nb掺杂对声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65-70页
        3.3.1 声速及相关物理参数第65-66页
        3.3.2 比热计算第66-67页
        3.3.3 热导率第67-69页
        3.3.4 无序散射参数计算第69-70页
    3.4 优化载流子浓度与热电优值第70-71页
    3.5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Hf取代对ZrCoSb电声输运性能的影响第72-92页
    4.1 镧系收缩及其在半哈斯勒材料中的应用第74-76页
    4.2 Hf取代对ZrCoSb电声输运性能的影响第76-88页
        4.2.1 试样的制备和成分表征第76-78页
        4.2.2 Hf合金化对电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78-82页
        4.2.3 Hf合金化对声子输运性能的影响第82-88页
        4.2.4 Zr位Hf取代对ZrNiSn合金热电优值的影响第88页
    4.3 N型ZrNiSn和ZrCoSb性能对比第88-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第五章 N型HfNiSn的热电输运特性第92-104页
    5.1 HfNiSn基化合物的制备及成分表征第93-95页
    5.2 能带各向异性第95-96页
    5.3 HfNiSn的电输运性能第96-100页
        5.3.1 HfNiSn能带结构计算第96-97页
        5.3.2 SPB模型分析第97-100页
    5.4 HfNiSn的热学性能第100-101页
    5.5 HfNiSn的优化载流子浓度与热电优值第101-102页
    5.6 能带各向异性对热电性能影响第102-103页
    5.7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六章 晶粒细化对(Hf,Zr)NiSn基合金热电性能的影响第104-114页
    6.1 不同晶粒尺寸试样的制备及成分表征第105-109页
    6.2 晶粒细化对热电性能的影响第109-112页
        6.2.1 电学性能第109-110页
        6.2.2 热学性能第110-111页
        6.2.3 zT值第111-112页
    6.3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个人简历第134-1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高钒铁水提钒基础理论及工艺研究
下一篇:高强塑积中锰钢组织调控与变形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