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过渡金属氮化物 | 第12-15页 |
1.2.1 过渡金属氮化物的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2 过渡金属氮化物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 氮化铁材料 | 第15-20页 |
1.3.1 氮化铁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3.2 氮化铁材料的分类及结构 | 第15-20页 |
1.4 Fe_3N及Fe_4N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20-30页 |
1.4.1 制备方法 | 第20-26页 |
1.4.2 磁性性质及应用 | 第26-29页 |
1.4.3 金属元素掺杂Fe_3N及Fe_4N材料 | 第29-30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8页 |
第2章 Fe_3N纳米材料制备、结构及磁性性质的研究 | 第38-60页 |
2.1 引言 | 第38-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2.2.1 所需试剂 | 第39页 |
2.2.2 材料合成 | 第39-41页 |
2.2.3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5页 |
2.3.1 乙二胺络合法 | 第41-48页 |
2.3.2 尿素络合法 | 第48-52页 |
2.3.3 溶剂热法 | 第52-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第3章 Ni,Mn及Co掺杂Fe_3N纳米材料合成、结构与磁性的研究 | 第60-76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3.2.1 所需试剂 | 第61页 |
3.2.2 材料合成 | 第61-62页 |
3.2.3 实验仪器 | 第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3页 |
3.3.1 Ni掺杂 ε-Fe_3N材料的研究 | 第62-66页 |
3.3.2 Mn掺杂 ε-Fe_3N材料的研究 | 第66-71页 |
3.3.3 Co掺杂 ε-Fe_3N材料的研究 | 第71-7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4章 Fe_3N材料及Ni,Mn,Co掺杂Fe_3N纳米材料结构与磁性的比较 | 第76-83页 |
4.1 引言 | 第76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76-80页 |
4.2.1 形貌的比较 | 第76-77页 |
4.2.2 结构的比较 | 第77-79页 |
4.2.3 磁性性质的比较 | 第79-8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
第5章 Fe_4N/Fe_3C及Fe_3C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与磁性的研究 | 第83-98页 |
5.1 引言 | 第83-8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4页 |
5.2.1 所需试剂 | 第84页 |
5.2.2 材料的合成 | 第84页 |
5.2.3 实验仪器 | 第8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84-95页 |
5.3.1 前驱体制备及焙烧温度改变对产物的影响 | 第84-91页 |
5.3.2 不同焙烧时间及不同乙二胺的量对产物的影响 | 第91-9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8页 |
第6章 应用 | 第98-107页 |
6.1 引言 | 第98-99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99-100页 |
6.2.1 实验试剂 | 第99页 |
6.2.2 电化学测试 | 第99页 |
6.2.3 光催化产氢测试 | 第99-100页 |
6.2.4 实验仪器 | 第100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4页 |
6.3.1 OER性能测试 | 第100-102页 |
6.3.2 光催化分解水性能测试 | 第102-10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0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7.1 结论 | 第107-108页 |
7.2 展望 | 第108-109页 |
作者简介及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