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58页 |
1.1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设计合成 | 第13-23页 |
1.2.1 合成方法 | 第13-14页 |
1.2.2 无机金属中心的选择 | 第14-15页 |
1.2.3 有机桥连配体的选择 | 第15-23页 |
1.3 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拓扑结构 | 第23-25页 |
1.4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小分子气体吸附与分离中的应用 | 第25-43页 |
1.4.1 气体吸附 | 第25-38页 |
1.4.2 气体的分离 | 第38-43页 |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主要成果 | 第43-45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43-44页 |
1.5.2 主要成果 | 第44-45页 |
1.6 本文所使用的试剂及表征方法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8页 |
第2章 基于刚性三氮唑三羧酸配体MOFs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 第58-84页 |
2.1 引言 | 第58-5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9-63页 |
2.2.1 配体H_3L的合成 | 第59-61页 |
2.2.2 晶体的合成 | 第61-62页 |
2.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7页 |
2.3.1 化合物的结构描述 | 第63-66页 |
2.3.2 MOFs材料的表征 | 第66-69页 |
2.3.3 化合物1的气体吸附及分离性质的研究 | 第69-74页 |
2.3.4 化合物2的低压气体吸附 | 第74-77页 |
2.3.5 化合物2的磁性分析 | 第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第3章 基于刚性三氮唑四羧酸配体构筑双功能位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 第84-110页 |
3.1 引言 | 第84-8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85-90页 |
3.2.1 配体H_4L_0的合成 | 第85-87页 |
3.2.2 晶体的合成 | 第87-88页 |
3.2.3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88页 |
3.2.4 吸附曲线的拟合及吸附焓的计算方法 | 第88-89页 |
3.2.5 气体吸附床穿透实验 | 第89-9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0-105页 |
3.3.1 化合物4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90-92页 |
3.3.2 化合物5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92-93页 |
3.3.3 MOFs材料的表征 | 第93-94页 |
3.3.4 化合物4的低压气体吸附及吸附焓的研究 | 第94-102页 |
3.3.5 IAST选择性计算 | 第102-103页 |
3.3.6 气体吸附床分离穿透试验 | 第103-10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第4章 基于亚氨基羧酸配体构筑多孔Cu-MOFs材料及性质研究 | 第110-132页 |
4.1 引言 | 第110-11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11-116页 |
4.2.1 配体H_4L_1的合成 | 第111-113页 |
4.2.2 配体H_3L_2的合成 | 第113-114页 |
4.2.3 晶体的合成 | 第114-115页 |
4.2.4 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 | 第115页 |
4.2.5 吸附曲线的拟合及吸附焓的计算方法 | 第115-11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16-126页 |
4.3.1 化合物6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116-117页 |
4.3.2 化合物7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117-118页 |
4.3.3 化合物8的单晶结构分析 | 第118-119页 |
4.3.4 MOFs材料的表征 | 第119-121页 |
4.3.5 化合物6的低压气体吸附 | 第121-125页 |
4.3.6 化合物6的吸附焓研究 | 第125页 |
4.3.7 化合物6IAST选择性计算 | 第125-12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132-134页 |
作者简历 | 第134-13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附录 | 第137-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