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引言 | 第11-15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2 带填充墙的RC框架结构的结构特性 | 第13-14页 |
1.1.3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1.2 填充墙RC框架的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2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3.1 试验内容和试验结果 | 第20-21页 |
1.3.2 对结构进行数值模拟 | 第21页 |
1.3.3 得出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结构的抗震特性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所用材料的选取及性能研究 | 第22-36页 |
2.1 砌体设计方案 | 第22-25页 |
2.1.1 砌体材料种类的选择 | 第22-23页 |
2.1.2 砌体砌筑方案 | 第23-25页 |
2.2 缝宽及填缝材料种类的确定 | 第25-26页 |
2.2.1 缝宽的确定 | 第25页 |
2.2.2 填缝材料种类的确定 | 第25-26页 |
2.3 试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26-34页 |
2.3.1 混凝土试件 | 第26-27页 |
2.3.2 钢筋试件 | 第27-28页 |
2.3.3 砂浆试件 | 第28-29页 |
2.3.4 砌体试件 | 第29-32页 |
2.3.5 橡胶试件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柔性填充墙RC框架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实验 | 第36-78页 |
3.1 试验变量设计 | 第36-40页 |
3.2 试件制作过程 | 第40-46页 |
3.2.1 绑钢筋、贴应变片 | 第40-42页 |
3.2.2 模板组装、试件浇筑 | 第42-43页 |
3.2.3 砌筑填充墙 | 第43-45页 |
3.2.4 安装试件 | 第45-46页 |
3.3 试验加载方案 | 第46-48页 |
3.4 试件破坏现象描述 | 第48-64页 |
3.4.1 BF试件 | 第48-54页 |
3.4.2 RF试件 | 第54-59页 |
3.4.3 FF试件 | 第59-64页 |
3.5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77页 |
3.5.1 滞回曲线 | 第64-66页 |
3.5.2 应变量测 | 第66-70页 |
3.5.3 骨架曲线 | 第70-71页 |
3.5.4 刚度退化曲线 | 第71-72页 |
3.5.5 强度衰减 | 第72-74页 |
3.5.6 耗能能力 | 第74-76页 |
3.5.7 变形指标比较 | 第76-7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填充墙RC框架结构数值模拟分析 | 第78-100页 |
4.1 有限单元法概论 | 第78-80页 |
4.1.1 运用有限单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要步骤 | 第78-79页 |
4.1.2 优点和缺点 | 第79-80页 |
4.2 OpenSees软件介绍 | 第80-81页 |
4.3 模型所用单元种类 | 第81-93页 |
4.3.1 恢复力模型 | 第81-82页 |
4.3.2 改进的IMK模型 | 第82-85页 |
4.3.3 梁、柱构件的模拟方法 | 第85-89页 |
4.3.4 刚性连接结构中填充墙的模拟方法 | 第89-91页 |
4.3.5 柔性连接结构中填充墙的模拟方法 | 第91-93页 |
4.4 建立模型 | 第93-96页 |
4.4.1 尺寸、约束、自由度 | 第93-94页 |
4.4.2 材料 | 第94页 |
4.4.3 截面 | 第94-95页 |
4.4.4 单元 | 第95页 |
4.4.5 定义分析选项 | 第95页 |
4.4.6 编写加载步 | 第95-96页 |
4.4.7 运行OpenSees | 第96页 |
4.5 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96-99页 |
4.5.1 滞回曲线 | 第96-98页 |
4.5.2 骨架曲线 | 第98-99页 |
4.5.3 对比结果总结 | 第99页 |
4.6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5.1 结论 | 第100-101页 |
5.2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