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文献回顾 | 第16-22页 |
2.1.1 国外文献回顾 | 第16-19页 |
2.1.2 国内文献回顾 | 第19-22页 |
2.1.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22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2.2.1 公共产品需求理论 | 第22-23页 |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24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4-26页 |
第3章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现状及问题 | 第26-32页 |
3.1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现状 | 第26-29页 |
3.1.1 广东省揭阳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3.1.2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签约规模状况 | 第27-28页 |
3.1.3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3.2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2.1 组织及服务机构设置不合理 | 第29页 |
3.2.2 居民对家庭医生认知度较低 | 第29-30页 |
3.2.3 家庭医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第30-31页 |
3.2.4 家庭医生提供服务能力较弱 | 第31-32页 |
第4章 广东省揭阳市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4.1 政府和市场双失灵导致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 | 第32页 |
4.2 整体推进方案不成熟导致政府宣传不到位 | 第32-33页 |
4.3 人才引进待遇较低导致激励有效性不强 | 第33-34页 |
4.4 培养模式滞后导致家庭医生服务能力受限 | 第34-35页 |
第5章 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经验借鉴 | 第35-42页 |
5.1 国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经验 | 第35-37页 |
5.1.1 美国经验 | 第35-36页 |
5.1.2 英国经验 | 第36-37页 |
5.2 国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先进经验 | 第37-39页 |
5.2.1 北京市经验 | 第37-39页 |
5.3 国内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经验带来的启示 | 第39-42页 |
5.3.1 科学的政策体系具有先导作用 | 第39页 |
5.3.2 严格的进退机制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 第39-40页 |
5.3.3 首诊与转诊相结合能优化资源配置 | 第40页 |
5.3.4 因地制宜是基本原则 | 第40-42页 |
第6章 揭阳市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2-48页 |
6.1 优化部门与机构设置,释放统筹与协作效能 | 第42-43页 |
6.1.1 搭建工作领导专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 第42-43页 |
6.1.2 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实现行政资源整合利用 | 第43页 |
6.2 优化整体推进方案,提高政府宣传成效 | 第43-44页 |
6.2.1 提供多元化服务产品,优化服务供给模式 | 第43-44页 |
6.2.2 借助新媒体开展宣传,多形式提升宣传效果 | 第44页 |
6.3 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强化工作激励效果 | 第44-46页 |
6.3.1 统一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家庭医生队伍结构 | 第45页 |
6.3.2 创新考评机制,激发工作积极性 | 第45-46页 |
6.4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 第46-48页 |
6.4.1 输出与需求精准对接,调整培养目标与规格 | 第46页 |
6.4.2 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和保障机制 | 第46-48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