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23页 |
1.1 分子电子学 | 第9-10页 |
1.2 分子电子器件 | 第10-14页 |
1.2.1 分子导线 | 第10-12页 |
1.2.2 分子整流器 | 第12-14页 |
1.3 分子导线的电荷输运机理 | 第14-15页 |
1.4 分子整流器的整流机理 | 第15-18页 |
1.5 双铑金属单元自组装膜的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5.1 紫外?可见光谱法 | 第18页 |
1.5.2 电化学法 | 第18页 |
1.5.3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18-19页 |
1.5.4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P?AFM) | 第19-21页 |
1.6 论文的选题及意义 | 第21-23页 |
第2章 含Rh_2氧化还原活性单元的分子导线电荷输运性能的研究 | 第23-46页 |
2.1 引言 | 第23-25页 |
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2.3 金基底的制备 | 第26页 |
2.4 有机金属配合物自组装膜的制备 | 第26-27页 |
2.5 结果与讨论 | 第27-45页 |
2.5.1 (Rh_2L)_n@Au的表面自组装 | 第27-29页 |
2.5.2 光谱表征及分析 | 第29-31页 |
2.5.3 电化学表征及分析 | 第31-36页 |
2.5.4 电学性质的分析 | 第36-39页 |
2.5.5 DFT计算 | 第39-42页 |
2.5.6 电子传输机理 | 第42-45页 |
2.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3章 利用氧化还原不对称性调控含Rh_2单元的分子整流器的整流大小与方向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7页 |
3.3 吡嗪桥连不对称羧酸双铑四聚配合物的整流效应 | 第47-58页 |
3.3.1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8-50页 |
3.3.2 电化学性质 | 第50-51页 |
3.3.3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 第51-55页 |
3.3.4 DFT计算 | 第55-58页 |
3.4 不对称Rh_2D-B-A分子中桥配体的共轭性对整流效应的影响 | 第58-61页 |
3.4.1 紫外-可见光谱 | 第58-59页 |
3.4.2 电化学性质 | 第59-60页 |
3.4.3 电流-电压特性曲线 | 第60-61页 |
3.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4.1 总结 | 第62-63页 |
4.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