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道德与法治》与《思想品德》新旧教材比较研究--以人教版新旧教材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6页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1.问题提出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3.简要评述第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页
        1.文献分析法第14页
        2.调查法第14页
        3.定量分析法第14页
        4.比较分析法第14页
        5.实例分析法第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6页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关概述第16-19页
    (一)教材的相关概念第16-17页
        1.教材和教科书第16页
        2.教材观第16-17页
    (二)新旧教材的基本概况第17-19页
        1.《思想品德》旧教材的基本概况第17页
        2.《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基本概况第17页
        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历程第17-19页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的原因第19-21页
    (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9页
    (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第19-20页
    (三)强化青少年法治意识的需要第20页
    (四)旧教材本身存在问题第20-21页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第21-28页
    (一)编写依据的比较第21-22页
        1.时代特色由“淡”变“浓”第21页
        2.理论依据由“粗”变“细”第21-22页
    (二)编写理念的比较第22-23页
        1.由“重学科知识”转变为“重学生学习”第22页
        2.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第22-23页
    (三)教材内容的比较第23页
        1.由“理论化”知识转变为“生活化”知识第23页
        2.由“单一化”知识转变为“多元化”知识第23页
    (四)教材特点的比较第23-24页
        1.由注重“科学性”转变为注重“实践性”第24页
        2.由注重“完整性”转变为注重“基础性”第24页
    (五)教材呈现方式的比较第24-25页
        1.教材设计由“呆板”变“生动”第24-25页
        2.教材色彩由“单调”变“丰富”第25页
    (六)语言风格的比较第25-28页
        1.由“复杂”变“浅显”第25-26页
        2.由“重结论”转变为“重启发”第26页
        3.教材插图由“老套”变“新颖”第26-28页
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改革给予教育教学的启示第28-36页
    (一)明确教学目标,补齐法治教育短板第28-29页
        1.制定科学的法治教学三维目标第28-29页
        2.提高教师法治素养第29页
    (二)更新教材观念,树立新的教材观第29-30页
        1.“用教材”教材观第29-30页
        2.“自由式”教材观第30页
    (三)贯彻“三贴近”原则,优化教学设计第30-32页
        1.贴近实际,突出教材时代性第31页
        2.贴近生活,教材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第31-32页
        3.贴近学生,关注学生需求第32页
    (四)凸显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教学方式第32-34页
        1.构建开放互动式教学第32-33页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第33-34页
    (五)更新教育理念,科学全面的评价学生第34-36页
        1.改变传统评价方式第34-35页
        2.关注学习过程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以《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为例
下一篇:研究性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与反思--以可持续发展单元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