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结合属性与角色的相关研究 | 第17-27页 |
2.1 属性与角色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1.1 属性筛选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2.1.2 角色构建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2.2 结合属性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2.2.1 动态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20-22页 |
2.2.2 以属性为中心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22-23页 |
2.2.3 以角色为中心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23-24页 |
2.2.4 三种模型的比较 | 第24页 |
2.3 存在问题与解决思路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基于知识判断和形式背景可约元的属性筛选方法 | 第27-37页 |
3.1 概述 | 第27-28页 |
3.2 属性描述 | 第28-29页 |
3.2.1 属性分类 | 第28页 |
3.2.2 属性表达式及其优先级 | 第28-29页 |
3.3 基于知识判断的属性缩减方法 | 第29-32页 |
3.3.1 属性缩减的目的与好处 | 第29-30页 |
3.3.2 属性缩减方法 | 第30-32页 |
3.3.3 属性缩减中的冲突问题 | 第32页 |
3.4 基于形式背景可约元的属性约简方法 | 第32-35页 |
3.4.1 基础知识 | 第32-33页 |
3.4.2 属性约简 | 第33-34页 |
3.4.3 算法描述 | 第34-35页 |
3.5 实例分析 | 第35-36页 |
3.5.1 实例描述 | 第35页 |
3.5.2 算法验证 | 第35-3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语义角色挖掘算法 | 第37-49页 |
4.1 概述 | 第37-38页 |
4.2 相关概念 | 第38页 |
4.3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语义角色挖掘算法 | 第38-43页 |
4.3.1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角色挖掘 | 第38-40页 |
4.3.2 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语义赋予 | 第40-42页 |
4.3.3 语义角色挖掘算法描述 | 第42-43页 |
4.4 实例分析 | 第43-48页 |
4.4.1 实例描述 | 第43-44页 |
4.4.2 算法实现 | 第44-47页 |
4.4.3 算法比较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属性与角色的三层混合访问控制模型 | 第49-59页 |
5.1 ARBTLHAC模型 | 第49-53页 |
5.1.1 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49-50页 |
5.1.2 模型的定义 | 第50-51页 |
5.1.3 模型的规则和约束 | 第51-52页 |
5.1.4 模型的授权管理操作 | 第52-53页 |
5.2 访问控制工作流 | 第53-55页 |
5.2.1 访问控制准备阶段 | 第53-54页 |
5.2.2 访问控制决策阶段 | 第54-55页 |
5.3 模型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5.4 模型安全性分析 | 第57-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 第59-67页 |
6.1 系统总体设计 | 第59-60页 |
6.2 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第60-66页 |
6.2.1 信息采集模块 | 第61-62页 |
6.2.2 属性筛选模块 | 第62-63页 |
6.2.3 角色挖掘模块 | 第63-65页 |
6.2.4 权限过滤模块 | 第65-66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7.1 主要工作总结 | 第67-68页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