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眼星图定位中的气象因素改正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天文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星点提取和星图识别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天文大气折射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文章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天文大气折射改正理论方法 | 第15-27页 |
2.1 大气模型 | 第15-16页 |
2.1.1 平行平面层模型 | 第15页 |
2.1.2 同心球壳层模型 | 第15-16页 |
2.2 天文大气折射 | 第16-19页 |
2.2.1 天文大气折射的产生 | 第16-17页 |
2.2.2 天文大气折射的计算 | 第17-18页 |
2.2.3 天文大气折射对天顶距的影响 | 第18-19页 |
2.3 天文大气折射改正方法 | 第19-23页 |
2.3.1 等高抵消法 | 第19-20页 |
2.3.2 实时测定方法 | 第20-21页 |
2.3.3 模型改正 | 第21-23页 |
2.4 鱼眼星图定位中的天文大气折射问题 | 第23-26页 |
2.4.1 鱼眼星图定位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2.4.2 天文大气折射对鱼眼星图定位的影响 | 第25页 |
2.4.3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鱼眼相机室内检校技术研究 | 第27-59页 |
3.1 室内检校平台 | 第27-30页 |
3.1.1 光学镜头组件 | 第27-28页 |
3.1.2 图像传感器 | 第28页 |
3.1.3 倾角传感器 | 第28-29页 |
3.1.4 仿真穹顶的介绍 | 第29-30页 |
3.2 仿真穹顶精密星表的建立 | 第30-44页 |
3.2.1 测量方案的选择 | 第30-35页 |
3.2.2 全自动测量的实施 | 第35-40页 |
3.2.3 测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 | 第40-44页 |
3.3 改进的星点提取和匹配方法 | 第44-47页 |
3.4 相机参数检校 | 第47-57页 |
3.4.1 基于仿真穹顶的相机检校 | 第47页 |
3.4.2 实验数据的获取 | 第47-48页 |
3.4.3 鱼眼相机室内检校 | 第48-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不同天文大气折射模型比较研究 | 第59-81页 |
4.1 常用改正模型 | 第59页 |
4.2 不同模型的比较 | 第59-72页 |
4.2.1 标准大气条件下不同模型的改正分析 | 第59-62页 |
4.2.2 温度对天文大气折射的影响分析 | 第62-67页 |
4.2.3 气压变化对大气折射改正的分析 | 第67-72页 |
4.2.4 结论 | 第72页 |
4.3 不同模型在鱼眼星图定位中的应用 | 第72-80页 |
4.3.1 实验说明 | 第72-73页 |
4.3.2 实验过程 | 第73-75页 |
4.3.3 定位算法 | 第75-79页 |
4.3.4 不同模型对鱼眼星图定位的影响 | 第79-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天文大气折射补偿方法研究 | 第81-93页 |
5.1 常数补偿 | 第81-83页 |
5.2 线性补偿 | 第83-85页 |
5.3 三角函数补偿 | 第85-86页 |
5.4 不同补偿方法的比较 | 第86-91页 |
5.4.1 常数补偿 | 第87-89页 |
5.4.2 线性补偿 | 第89-90页 |
5.4.3 三角函数补偿 | 第90-91页 |
5.5 结论 | 第91-9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展望 | 第93-95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93页 |
6.2 本文创新点总结 | 第93-94页 |
6.3 后续研究展望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作者简历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