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研究背景 | 第9页 |
2.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3.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内容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创新点 | 第16页 |
2.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1.贫困及贫困标准 | 第18-19页 |
2.扶贫 | 第19-20页 |
3.精准扶贫 | 第20-21页 |
4.财政扶贫资金 | 第21-22页 |
5.财政扶贫资金运行 | 第22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1.公共产品理论 | 第22-23页 |
2.政府职能理论 | 第23-24页 |
3.财政扶贫理论 | 第24-26页 |
二、赤峰市精准扶贫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现状 | 第26-33页 |
(一)赤峰市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与减贫情况 | 第27-29页 |
1.赤峰市扶贫资金总投入分布情况 | 第27页 |
2.赤峰市政府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总额与脱贫人口分析 | 第27-29页 |
(二)赤峰市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监管现状 | 第29-30页 |
1.强化领导确保扶贫工作 | 第29页 |
2.健全制度稳固资金运行 | 第29-30页 |
3.整合资金释放扶贫合力 | 第30页 |
4.分级评价强化运行效率 | 第30页 |
(三)赤峰市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取得的成效 | 第30-33页 |
1.全力发展特色产业扶贫项目 | 第30-31页 |
2.扎实推进易地搬迁 | 第31页 |
3.加大金融贷款投放力度 | 第31页 |
4.深入开展教育培训 | 第31页 |
5.凝聚行业扶贫合力 | 第31-33页 |
三、赤峰市精准扶贫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8页 |
(一)财政扶贫资金运行使用不合理 | 第33-34页 |
1.整合力度有限 | 第33页 |
2.使用方式相对单一 | 第33-34页 |
(二)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管理不规范 | 第34-35页 |
1.扶贫项目立项审批流程复杂 | 第34页 |
2.扶贫项目工程质量不高 | 第34-35页 |
3.扶贫项目缺乏后劲 | 第35页 |
(三)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监督存在漏洞 | 第35-36页 |
1.公示效果有限 | 第35页 |
2.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监管 | 第35-36页 |
3.财政扶贫资金时有渗漏问题 | 第36页 |
(四)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效率较低 | 第36-38页 |
1.干部工作疲于应付 | 第36页 |
2.贫困户脱贫意愿差 | 第36-38页 |
四、赤峰市精准扶贫政府财政扶贫资金的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一)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缺乏科学合理性 | 第38-39页 |
1.部门权责不明晰 | 第38页 |
2.高效使用模式普及不到位 | 第38-39页 |
(二)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 第39-40页 |
1.扶贫项目申报流程设置不合理 | 第39页 |
2.扶贫项目建设过程管理缺位 | 第39页 |
3.扶贫项目缺少后续管控 | 第39-40页 |
(三)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缺乏细化的监督机制 | 第40页 |
1.现有的公示制度执行不利 | 第40页 |
2.过程监督制度不完善 | 第40页 |
3.扶贫资金审计制度不健全 | 第40页 |
(四)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缺少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40-41页 |
(五)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的利益相关者思想意识薄弱 | 第41-42页 |
1.资金的执行者服务意识差 | 第41页 |
2.资金的受益者思想怠惰 | 第41-42页 |
五、国内精准扶贫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的经验借鉴 | 第42-46页 |
(一)南宁市的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1.全社会参与扶贫监督工作 | 第42-43页 |
2.深入监督至扶贫领域的“最后一公里” | 第43页 |
3.多种模式开展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 | 第43-44页 |
(二)大理市的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三)国内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经验的启示 | 第45-46页 |
1.以项目为导向利用财政扶贫资金 | 第45页 |
2.全过程监管财政扶贫资金 | 第45页 |
3.智能化精准监控财政扶贫资金 | 第45-46页 |
六、提高赤峰市精准扶贫政府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有效性的对策 | 第46-52页 |
(一)科学合理使用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顺畅的基础 | 第46-47页 |
1.建立合理的资金使用制度 | 第46页 |
2.巩固资金使用模式 | 第46-47页 |
(二)高效管理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稳定的保障 | 第47-48页 |
1.高效利用项目库精简审批流程 | 第47页 |
2.完善项目和财政扶贫资金的过程管理 | 第47页 |
3.建立对项目和财政扶贫资金的长效动态管理 | 第47-48页 |
(三)完善监督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有力的后盾 | 第48-50页 |
1.巩固扶贫项目和财政扶贫资金的公开制度 | 第48页 |
2.健全扶贫项目和财政扶贫资金的事中监督制度 | 第48页 |
3.严格扶贫项目和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制度 | 第48-50页 |
(四)切实评价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有效的依据 | 第50页 |
(五)提升素质是财政扶贫资金运行良好的关键 | 第50-52页 |
1.加强干部服务意识 | 第50-51页 |
2.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