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铜的有氧催化反应 | 第10-20页 |
1.1.1 铜催化C-H化合物的反应 | 第10-12页 |
1.1.2 铜催化C-C交叉偶联反应 | 第12-14页 |
1.1.3 铜催化醇氧化反应 | 第14-19页 |
1.1.4 铜催化的其他反应 | 第19-20页 |
1.2 合成查尔酮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1 羟醛缩合的反应 | 第20-21页 |
1.2.2 微波合成 | 第21页 |
1.2.3 相转移催化剂合成 | 第21页 |
1.2.4 室温下合成 | 第21-22页 |
1.2.5 醇酮缩合合成 | 第22页 |
1.2.6 本论文中合成方法 | 第22页 |
1.3 现代计算化学发展现状研究 | 第22-28页 |
1.3.1 计算化学发展历程 | 第22-25页 |
1.3.2 计算方法以及理论 | 第25-26页 |
1.3.3 本论文中使用的计算方法 | 第26-28页 |
第2章 铜催化苯甲醇与苯乙酮合成查尔酮 | 第28-35页 |
2.1 仪器设备及试剂 | 第28-30页 |
2.1.1 仪器设备 | 第28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8-30页 |
2.2 分析方法 | 第30页 |
2.3 催化剂的选择 | 第30-31页 |
2.4 配体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2.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33页 |
2.7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页 |
2.8 催化剂用量配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9 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查尔酮衍生物的合成 | 第35-44页 |
3.1 分析方法 | 第35页 |
3.2 合成路线 | 第35-38页 |
3.2.1 单取代反应 | 第35-37页 |
3.2.2 双取代反应 | 第37-38页 |
3.2.3 其他取代反应 | 第38页 |
3.3 产物表征 | 第38-42页 |
3.3.1 单取代反应产物 | 第38-41页 |
3.3.2 双取代反应产物 | 第41-42页 |
3.3.3 其他取代反应产物 | 第42页 |
3.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醇酮缩合反应的理论计算研究 | 第44-51页 |
4.1 醇酮缩合反应的反应路径研究 | 第44-47页 |
4.1.1 醇氧化过程的反应路径研究 | 第44-46页 |
4.1.2 醇氧化过程中过渡态TS的形成路径研究 | 第46页 |
4.1.3 羟醛缩合反应的反应路径研究 | 第46-47页 |
4.2 醇酮缩合反应的理论计算 | 第47-49页 |
4.2.1 醇氧化过程中过渡态TS1与TS2之间的比较 | 第47-48页 |
4.2.2 醇酮缩合反应的高斯能量计算 | 第48-49页 |
4.3 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1-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4页 |
附录 | 第64-7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