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优素福·伊德里斯的边缘群体写作主题研究--以《罪孽》为例

致谢第6-7页
附件第7-8页
中文摘要第8页
摘要第9-14页
绪论第14-21页
    一、优素福·伊德里斯作家其人及其作品《罪孽》第14-16页
        1.1 优素福·伊德里斯第14-15页
        1.2 关于小说《罪孽》第15-16页
    二、作家和作品的研究现状第16-18页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18-21页
        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3.2 本课题拟突破的主要问题和研究价值第19-21页
第一章 优素福·伊德里斯和“边缘群体”第21-25页
    1.1 “边缘群体”的界定第21-22页
    1.2 优素福·伊德里斯“边缘群体”写作主题的形成第22-25页
        1.2.1 社会背景和作家的生活背景第22-25页
            1.2.1.1 社会背景(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初)第22-23页
            1.2.1.2 作家的生活背景第23-25页
第二章 《罪孽》中的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第25-39页
    2.1 农村边缘群体——“流浪劳工”第25-29页
        2.1.1 多重压迫下的“流浪劳工”第25-26页
        2.1.2 “流浪劳工”的生存状态第26-29页
            2.1.2.1 地权非国有化的牺牲者——失地流离第26-27页
            2.1.2.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尊严缺失第27-28页
            2.1.2.3 精神的最后依托——良善犹存第28-29页
    2.2 性别边缘群体——女性第29-35页
        2.2.1 男权文化压迫下的“边缘女性群体”第30页
        2.2.2 “边缘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第30-35页
            2.2.2.1 女性自觉意识的破灭——教育缺失第31-32页
            2.2.2.2 父权文化的压制——性别困境第32-33页
            2.2.2.3 长久压抑下的生理状态——情爱空虚第33-35页
    2.3 社会边缘群体——智力缺陷者“都米扬”第35-39页
        2.3.1 游离于社会之外的“都米扬”第35-36页
        2.3.2 智力缺陷者“都米扬”的生存状态第36-39页
            2.3.2.1 语言暴力侵害第36页
            2.3.2.2 身体遭受侵犯第36-39页
第三章 优素福·伊德里斯“边缘群体”主题作品的写作定位和写作价值第39-45页
    3.1 从《罪孽》看作家“边缘群体”主题作品的写作定位第39-41页
        3.1.1 人物定位第39-41页
        3.1.2 环境定位第41页
    3.2 优素福·伊德里斯“边缘群体”主题作品的写作价值第41-45页
        3.2.1 历史的真实记录——为“边缘群体”呼唤关注第42-43页
        3.2.2 现实的常鸣警钟——为“边缘群体”博取关怀第43-45页
结束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余秀华现象”与中国当代诗歌思潮
下一篇:《日诞之地》中的“恼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