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炮制、制剂论文--剂型论文

“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的优化设计及其肺部给药吸收、分布特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3页
    1 喷雾干燥技术在肺部可吸入粒子制备中的应用第12-15页
        1.1 喷雾干燥过程中粒子形成的基本原理第12-13页
        1.2 喷雾干燥技术在肺部可吸入粒子制备中的应用第13-15页
    2 可吸入粒子表征方法研究进展第15-20页
        2.1 粒子粒径分布的测定第15页
        2.2 粒子表面特性的研究第15-16页
        2.3 粒子晶型的研究第16页
        2.4 粒子吸湿性的测定第16-17页
        2.5 粒子体外雾化沉积性能的测定第17-20页
        2.6 其它第20页
    3 吸入粉雾剂的生物药剂学研究进展第20页
    4 立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20-23页
        4.1 立题依据第20-22页
        4.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供肺部吸入“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体外评价方法的建立第23-30页
    1 仪器与试药第23页
        1.1 仪器第23页
        1.2 试药第23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3-29页
        2.1 复合粒子含量测定方法第23-28页
        2.2 复合粒子微观表征方法第28-29页
        2.3 复合粒子宏观表征方法第29页
    3 讨论与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两种不同方法制备“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的可行性研究第30-45页
    1 仪器与试药第30页
        1.1 仪器第30页
        1.2 试药第30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0-44页
        2.1 混悬液喷雾干燥法制备复合粒子第30-37页
        2.2 共喷雾干燥法制备复合粒子第37-41页
        2.3 两种复合粒子及各自机械混合物红外图谱比较第41页
        2.4 两种复合粒子及母核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比较第41-42页
        2.5 两种复合粒子内有效成分含量均匀度比较第42-44页
    3 讨论与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的优化设计第45-65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5页
        1.1 仪器第45页
        1.2 试药第45页
    2 方法与结果第45-63页
        2.1 样品的制备第45-46页
        2.2 样品的微观表征第46-56页
        2.3 样品的宏观表征第56-62页
        2.4 复合颗粒形成机理的探讨第62-63页
    3 讨论与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三七总皂苷丹参酮ⅡA”复合粒子大鼠肺部给药吸收分布特性研究第65-87页
    1 仪器与试药第65页
        1.1 仪器第65页
        1.2 试药第65页
        1.3 实验动物第65页
    2 方法第65-67页
        2.1 药物的制备第65-66页
        2.2 给药与样品采集第66页
        2.3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66页
        2.4 生物样品的处理第66-67页
        2.5 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第67页
        2.6 数据处理第67页
    3 结果第67-85页
        3.1 血浆样品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及药动学结果第67-79页
        3.2 肺组织样品测定的方法学验证及分布结果第79-85页
    4 讨论与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1 结论第87页
    2 创新点第87-88页
    3 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肠道吸收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蚁群聚类算法在柴油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