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24页 |
1 促进药物肠道吸收的辅料 | 第14-16页 |
1.1 表面活性剂 | 第14页 |
1.2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 | 第14-15页 |
1.3 生物黏附性聚合物 | 第15页 |
1.4 其他 | 第15-16页 |
2 辅料促进药物吸收的机制 | 第16-18页 |
2.1 改善细胞内途径吸收机制 | 第16-17页 |
2.2 促进细胞旁路途径吸收机制 | 第17-18页 |
3 肠道吸收促进剂的毒性 | 第18-19页 |
3.1 脂肪酸盐类 | 第19页 |
3.2 胆酸盐类 | 第19页 |
3.3 其他 | 第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4页 |
第二章 在体肠灌流模型研究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肠道吸收的影响 | 第24-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1.1 仪器 | 第24页 |
1.2 药物与试剂 | 第24-25页 |
1.3 动物 | 第2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25-26页 |
2.2 HPLC测定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色谱条件 | 第26页 |
2.3 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 第26页 |
2.4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肠道吸收的影响 | 第26-27页 |
2.5 肠黏膜形态学观察 | 第2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7-50页 |
3.1 HPLC测定供试液中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方法学研究 | 第27-31页 |
3.2 岩黄连生物碱在大鼠肠道吸收特性 | 第31-35页 |
3.3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肠道吸收的影响 | 第35-48页 |
3.4 肠黏膜形态学观察 | 第48-50页 |
4 讨论 | 第50-52页 |
4.1 药物浓度的选择 | 第50页 |
4.2 辅料种类及浓度的选择 | 第50-51页 |
4.3 灌流实验前准备 | 第51页 |
4.4 重量法的选择 | 第51页 |
4.5 单向灌流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三章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单次灌胃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54-7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55页 |
1.1 仪器 | 第54页 |
1.2 药物与试剂 | 第54页 |
1.3 动物 | 第54-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55页 |
2.2 UPLC-MS/MS测定血浆中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条件 | 第55页 |
2.3 血浆样品供试液的制备 | 第55-56页 |
2.4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5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6-70页 |
3.1 UPLC-MS/MS测定血浆中脱氢卡维丁、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浓度方法学研究 | 第56-62页 |
3.2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生物碱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 第62-70页 |
4 讨论 | 第70-72页 |
4.1 药物及辅料浓度的选择 | 第70页 |
4.2 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70页 |
4.3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70-71页 |
4.4 药动学结果分析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四章 药用辅料对岩黄连碱(脱氢卡维丁)在人源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转运的影响 | 第73-8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73-74页 |
1.1 仪器 | 第73页 |
1.2 药物与试剂 | 第73页 |
1.3 细胞来源 | 第73-7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74-76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74页 |
2.2 UPLC-MS/MS测定HBSS中脱氢卡维丁条件 | 第74页 |
2.3 MTT法细胞毒性检测 | 第74-75页 |
2.4 药用辅料对脱氢卡维丁跨膜转运的影响 | 第75-76页 |
2.5 药用辅料对Caco-2细胞单层膜TEER值的影响 | 第7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76-83页 |
3.1 UPLC-MS/MS测定HBSS中脱氢卡维丁浓度方法学研究 | 第76-78页 |
3.2 MTT法细胞毒性检测 | 第78-81页 |
3.3 药用辅料对脱氢卡维丁跨膜转运的影响 | 第81-83页 |
4 讨论 | 第83-85页 |
4.1 指标成分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83-84页 |
4.2 药物及辅料浓度的选择 | 第84页 |
4.3 细胞结果分析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第五章 药用辅料多次灌胃对大鼠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第86-9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86页 |
1.1 仪器 | 第86页 |
1.2 药物与试剂 | 第86页 |
1.3 动物 | 第8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86-88页 |
2.1 溶液配制 | 第86-87页 |
2.2 动物实验及标本采集 | 第87页 |
2.3 大鼠D-乳酸含量测定 | 第87页 |
2.4 肠黏膜形态学观察 | 第87-88页 |
3 实验结果 | 第88-89页 |
3.1 大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评价 | 第88页 |
3.2 大鼠肠黏膜组织形态评价 | 第88-89页 |
4 讨论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0页 |
结语 | 第90-93页 |
1 论文主要研究结果 | 第90-91页 |
2 论文的特色和创新点 | 第91页 |
3 展望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