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1.2 压电粘滑驱动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20页 |
| 1.2.1 粘滑驱动器的新构型设计研究 | 第11-16页 |
| 1.2.2 粘滑驱动器的激励波形优化设计 | 第16-17页 |
| 1.2.3 粘滑驱动器的建模理论分析 | 第17-20页 |
| 1.3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第2章 超声振动下杆式粘滑驱动器减摩理论分析 | 第22-33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杆结构件的振动理论 | 第22-27页 |
| 2.2.1 杆的纵向振动理论 | 第22-24页 |
| 2.2.2 杆的扭转振动理论 | 第24-25页 |
| 2.2.3 杆的弯曲振动理论 | 第25-27页 |
| 2.3 杆式压电粘滑驱动器的超声减摩理论 | 第27-32页 |
| 2.3.1 超声减摩理论的公式推导 | 第27-29页 |
| 2.3.2 超声减摩理论的仿真验证 | 第29-32页 |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压电粘滑平顺驱动方法的实现机理与方案提出 | 第33-44页 |
| 3.1 引言 | 第33页 |
| 3.2 传统锯齿驱动方法的机理研究 | 第33-35页 |
| 3.3 超声减摩特性的基础实验研究 | 第35-38页 |
| 3.3.1 超声振动致金属与金属摩擦副间的减摩实验 | 第35-37页 |
| 3.3.2 超声振动致金属与非金属摩擦副间的减摩实验 | 第37-38页 |
| 3.4 平顺驱动方法的实现机理研究 | 第38-41页 |
| 3.4.1 平顺驱动方法的工作原理 | 第38-39页 |
| 3.4.2 平顺驱动方法的运动机理分析 | 第39-41页 |
| 3.5 平顺驱动方法的研究方案提出 | 第41-43页 |
| 3.5.1 纵向振动模式的设计方案 | 第41-42页 |
| 3.5.2 扭转振动模式的设计方案 | 第42-43页 |
| 3.5.3 弯曲振动模式的设计方案 | 第43页 |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杆式压电粘滑驱动器样机的设计与研制 | 第44-52页 |
| 4.1 引言 | 第44页 |
| 4.2 杆式压电粘滑驱动器的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 4.2.1 驱动器的整机结构设计 | 第44-45页 |
| 4.2.2 驱动器的加载装置设计 | 第45页 |
| 4.3 杆式压电粘滑驱动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5-49页 |
| 4.3.1 模态仿真分析的参数设定 | 第46-48页 |
| 4.3.2 模态仿真分析的结果提取 | 第48-49页 |
| 4.4 杆式压电粘滑驱动器的样机研制 | 第49-51页 |
| 4.4.1 驱动器样机的实物照片 | 第49-50页 |
| 4.4.2 驱动器样机的阻抗测试 | 第50-51页 |
| 4.5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压电粘滑平顺驱动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52-73页 |
| 5.1 引言 | 第52页 |
| 5.2 平顺驱动方法的实验测试系统搭建 | 第52-54页 |
| 5.2.1 实验测试系统的构成 | 第52-53页 |
| 5.2.2 实验测试系统的实现 | 第53-54页 |
| 5.3 平顺驱动方法的实验研究 | 第54-72页 |
| 5.3.1 基本特性的实验测试 | 第54-62页 |
| 5.3.2 波形对称性的实验测试 | 第62-65页 |
| 5.3.3 对称波驱动的实验测试 | 第65-72页 |
| 5.4 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3-75页 |
| 6.1 结论 | 第73页 |
| 6.2 论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 第73-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