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3.1 土地利用格局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1.3.2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3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各因素相关性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 第22-25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1.1 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 第22-23页 |
2.1.2 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第23页 |
2.2 数据预处理 | 第23-25页 |
2.2.1 数据来源 | 第23-24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24-25页 |
3 土地利用分布特征 | 第25-37页 |
3.1 土地利用数量特征 | 第25-26页 |
3.2 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37页 |
3.2.1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 | 第26-31页 |
3.2.2 土地利用类型沿高程梯度空间分布 | 第31-35页 |
3.2.3 土地利用类型重心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4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 第37-48页 |
4.1 景观指数分析 | 第37-41页 |
4.1.1 景观斑块类型分析 | 第39页 |
4.1.2 景观斑块形状分析 | 第39-40页 |
4.1.3 斑块类型水平异质性分析 | 第40-41页 |
4.1.4 景观水平异质性分析 | 第41页 |
4.2 土地利用景观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41-48页 |
4.2.1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全局自相关分析 | 第42-43页 |
4.2.2 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局部自相关分析 | 第43-48页 |
5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7页 |
5.1 因子的数据处理 | 第48-52页 |
5.1.1 自然因子 | 第48-50页 |
5.1.2 社会经济因子 | 第50-52页 |
5.2 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2-57页 |
5.2.1 耕地景观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2-53页 |
5.2.2 林地景观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3-54页 |
5.2.3 草地景观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4-55页 |
5.2.4 水域景观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5页 |
5.2.5 建设用地景观类型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讨论 | 第57-60页 |
6.1 结论 | 第57-59页 |
6.2 讨论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