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含吡啶废水的强化电化学处理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6页
    1.1 含吡啶废水污染现状第10-15页
        1.1.1 吡啶的来源第10-12页
        1.1.2 吡啶的性质第12-13页
        1.1.3 吡啶的危害第13-15页
    1.2 含吡啶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5-23页
        1.2.1 物理化学法第15-16页
        1.2.2 生物法第16-18页
        1.2.3 高级氧化法第18-20页
        1.2.4 电化学氧化法第20-23页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第23-25页
        1.3.1 研究目的第23页
        1.3.2 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2章 含吡啶废水电化学处理影响因素研究第26-43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2.2.1 实验装置第26-27页
        2.2.2 实验试剂第27-28页
        2.2.3 实验仪器第28页
        2.2.4 实验方法第28-3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0-42页
        2.3.1 金属铁强化效果第30-31页
        2.3.2 阳极材料的遴选第31-32页
        2.3.3 电流密度的影响第32-34页
        2.3.4 NaCl浓度的影响第34-36页
        2.3.5 极板间距的影响第36-37页
        2.3.6 初始pH的影响第37-38页
        2.3.7 初始吡啶浓度的影响第38-40页
        2.3.8 共存离子的影响第40-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含吡啶废水电化学处理的响应曲面优化研究第43-53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3.2.1 实验试剂第44页
        3.2.2 实验设计第44-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1页
        3.3.1 响应曲面优化结果第45-47页
        3.3.2 模型统计分析第47-49页
        3.3.3 响应曲面分析及模型验证第49-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4章 含吡啶废水电化学降解的机理研究第53-71页
    4.1 引言第53-54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54-56页
        4.2.1 实验材料第54-55页
        4.2.2 实验方法第55页
        4.2.3 分析测试方法第55-5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6-69页
        4.3.1 阳极表面形貌分析第56-57页
        4.3.2 吡啶在电极表面的氧化行为第57-60页
        4.3.3 活性氧化物质分析第60-64页
        4.3.4 中间产物分析第64-68页
        4.3.5 含吡啶废水的电化学降解机理第68-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建议第72页
    5.3 研究创新点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6页
附录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道路沿线农田土壤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研究
下一篇:多时相Landsat-8影像反演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经验模型选择与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