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组织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1.2.3 问题和挑战 | 第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生物样本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技术 | 第21-33页 |
2.1 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技术 | 第21-22页 |
2.2 固体组织样本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 第22-25页 |
2.2.1 透射式时域光谱检测系统 | 第22-24页 |
2.2.2 透射式时域光谱系统的样品参数提取模型 | 第24-25页 |
2.3 液体生物样本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 | 第25-32页 |
2.3.1 衰减全反射式时域光谱检测系统 | 第25-29页 |
2.3.2 衰减全反射式时域光谱系统的样品参数提取模型 | 第29-31页 |
2.3.3 衰减全反射式时域光谱系统检测稳定性测试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组织病理配准检测方法研究 | 第33-51页 |
3.1 引言 | 第33-35页 |
3.2 生物组织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研究常用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3 组织芯片技术在太赫兹时域光谱组织检测中的作用 | 第36-38页 |
3.4 透射式时域光谱系统的改进设计 | 第38-42页 |
3.4.1 焦距透镜的选取 | 第38-39页 |
3.4.2 透镜底座的设计 | 第39-41页 |
3.4.3 太赫兹光斑缩小改进结果 | 第41-42页 |
3.5 结合组织芯片技术的胃管状腺癌组织检测实验 | 第42-49页 |
3.5.1 组织芯片检测样品制备方法 | 第42-44页 |
3.5.2 数据采集方法 | 第44-45页 |
3.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基于太赫兹光谱技术的组织病理状态判别方法研究 | 第51-71页 |
4.1 癌变组织的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响应机理 | 第51-57页 |
4.1.1 细胞密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4.1.2 细胞核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3 细胞微环境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 基于太赫兹谱的癌组织判别相关算法 | 第57-65页 |
4.2.1 太赫兹谱图的平滑预处理 | 第57-58页 |
4.2.2 太赫兹信号的特征提取方法 | 第58-60页 |
4.2.3 判别算法 | 第60-65页 |
4.3 基于太赫兹谱的病变组织判别算法流程 | 第65-66页 |
4.4 实例验证与分析 | 第66-69页 |
4.4.1 胃管状腺癌组织分类识别 | 第66页 |
4.4.2 胃组织的癌变概率识别 | 第66-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五章 太赫兹时域光谱蛋白质检测研究 | 第71-85页 |
5.1 引言 | 第71-73页 |
5.2 蛋白质的太赫兹响应机理 | 第73-77页 |
5.2.1 蛋白质结构的太赫兹响应 | 第73-74页 |
5.2.2 蛋白质表面水合层的太赫兹响应 | 第74-77页 |
5.3 蛋白质溶液的太赫兹响应研究 | 第77-84页 |
5.3.1 样品制备方式 | 第78页 |
5.3.2 蛋白质表面水合层差异在太赫兹光谱中的表现 | 第78-81页 |
5.3.3 牛血清白蛋白与甲基化牛血清白蛋白的定性判别 | 第81-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5-86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筒介 | 第95-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