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 | 第11-16页 |
1.2.1 H.26X系列 | 第12-14页 |
1.2.2 MPEG-X系列 | 第14页 |
1.2.3 国内视频编码标准发展 | 第14-15页 |
1.2.4 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的探索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6页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 第18-34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 | 第18-31页 |
2.2.1 H.266的编码框架 | 第18-19页 |
2.2.2 H.266的关键编码技术 | 第19-29页 |
2.2.3 H.266的编码结构 | 第29-31页 |
2.3 通用测试条件和测试序列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变换编码的研究与优化 | 第34-55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HEVC的变换技术 | 第34-35页 |
3.3 帧间多核变换技术的研究 | 第35-40页 |
3.3.1 变化核的特性分析 | 第35-37页 |
3.3.2 多核变换技术的具体实施 | 第37-40页 |
3.4 帧间多核变换技术的优化 | 第40-50页 |
3.4.1 帧间模式依赖的变换方法 | 第40-46页 |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3.5 DST7-DCT2混合变换 | 第50-54页 |
3.5.1 DST7-DCT2混合变换的实现 | 第50-53页 |
3.5.2 实验仿真及测试分析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模板匹配的帧间预测技术研究与优化 | 第55-72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FRUC模式中的模板匹配技术 | 第55-58页 |
4.2.1 模板匹配技术介绍 | 第55-58页 |
4.2.2 模板匹配技术的缺陷 | 第58页 |
4.3 基于率失真优化技术的编码参数决策介绍 | 第58-59页 |
4.4 模板匹配技术的优化 | 第59-66页 |
4.4.1 基于模板失真的预测方向决策 | 第60-62页 |
4.4.2 基于率失真优化技术的预测方向决策 | 第62-65页 |
4.4.3 联合模板失真和率失真优化技术的预测方向决策 | 第65-66页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6-71页 |
4.6 本章总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72-73页 |
5.2 展望下一代视频编码标准H.266的制定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