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3-29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3-24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8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28-29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9-31页 |
1.4.1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9-3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5 创新点 | 第31-3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32-47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32-40页 |
2.1.1 投资与投融资 | 第32-33页 |
2.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融资模式 | 第33-37页 |
2.1.3 投融资模式的类型 | 第37-40页 |
2.2 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40-46页 |
2.2.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40-41页 |
2.2.2 决策理论 | 第41-43页 |
2.2.3 绩效管理理论 | 第43-44页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第44页 |
2.2.5 交易成本理论 | 第44-45页 |
2.2.6 资本形成理论 | 第45-4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管理现状分析 | 第47-66页 |
3.1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发展历程 | 第47-50页 |
3.1.1 1949 -1978年,计划经济时期的投融资管理 | 第47-48页 |
3.1.2 1979 -1991年,转轨时期的投融资管理 | 第48-49页 |
3.1.3 1992 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投融资管理 | 第49-50页 |
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情况调查 | 第50-55页 |
3.2.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分析 | 第50-53页 |
3.2.2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情况调查分析 | 第53-54页 |
3.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的现实状况分析 | 第54-55页 |
3.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满意度评价及影响因素 | 第55-61页 |
3.3.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满意度评价 | 第55-57页 |
3.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融资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3.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问题与适用性 | 第61-65页 |
3.4.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问题 | 第61-62页 |
3.4.2 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方式的适用性选择 | 第62-6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4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及资金管理分析 | 第66-84页 |
4.1 政府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主体的必要性 | 第66-68页 |
4.2 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规模分析 | 第68-70页 |
4.3 财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结构与强度分析 | 第70-71页 |
4.4 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方式 | 第71-73页 |
4.5 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效果分析 | 第73-77页 |
4.5.1 财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73-75页 |
4.5.2 财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关联度―灰色关联分析 | 第75-77页 |
4.6 我国财政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77-82页 |
4.6.1 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管理问题 | 第77-80页 |
4.6.2 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体制机制管理问题 | 第80-81页 |
4.6.3 财政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重心问题 | 第81-8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5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政府部门投融资及管理分析 | 第84-101页 |
5.1 农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 第84-90页 |
5.1.1 农户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的发展阶段 | 第84-85页 |
5.1.2 农户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及管理现状 | 第85-87页 |
5.1.3 农户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 第87-90页 |
5.2 金融机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 第90-92页 |
5.2.1 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以政策性银行为主 | 第90-92页 |
5.2.2 证券市场融资:政府和金融机构以外的符合证券发行条件的投融资主体 | 第92页 |
5.3 民间资本与外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 第92-98页 |
5.3.1 民间资本与外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必要性 | 第92-95页 |
5.3.2 民间资本与外资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及管理现状 | 第95-98页 |
5.4 农村村集体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 | 第98-10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6章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管理分析 | 第101-113页 |
6.1 农村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管理比较 | 第101-103页 |
6.1.1 私营主体投融资管理分析 | 第101页 |
6.1.2 公营主体投融资管理分析 | 第101-102页 |
6.1.3 公私合作方式评价 | 第102-103页 |
6.2 农村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融资管理整合探讨——基于制度熵分析方法 | 第103-107页 |
6.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管理方式选择 | 第107-112页 |
6.3.1 经营业绩协议 | 第107-108页 |
6.3.2 管理合同 | 第108页 |
6.3.3 服务承包合同 | 第108-109页 |
6.3.4 租赁合同 | 第109-110页 |
6.3.5 特许经营 | 第110-111页 |
6.3.6 企业私有化 | 第111-11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第7章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成功经验与借鉴 | 第113-126页 |
7.1 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分析 | 第113-122页 |
7.1.1 美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方式 | 第113-117页 |
7.1.2 日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方式 | 第117-119页 |
7.1.3 法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方式 | 第119-120页 |
7.1.4 印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方式 | 第120-122页 |
7.2 国外的农村基础建设融资管理方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 第122-124页 |
7.2.1 构建全面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制度 | 第122-123页 |
7.2.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政府责任 | 第123-124页 |
7.2.3 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的参与主体 | 第124页 |
7.2.4 建设完备的农业信贷体系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12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8章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对策 | 第126-142页 |
8.1 构建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的结构框架 | 第126-129页 |
8.2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的主体行为 | 第129-137页 |
8.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的农户“参与化”进程 | 第129页 |
8.2.2 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多元化”趋势 | 第129-131页 |
8.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投融资管理的发展策略 | 第131-137页 |
8.3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决策机制 | 第137-138页 |
8.4 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机制 | 第138-140页 |
8.4.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直接划拨机制 | 第138-139页 |
8.4.2 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投资投融资后管理评价机制 | 第139页 |
8.4.3 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新体制与运行机制 | 第139-140页 |
8.4.4 加强部门协调及配合,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向纵深发展 | 第140页 |
8.5 实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监管“法制化、独立化” | 第140-141页 |
8.6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结论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49页 |
致谢 | 第149-1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