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1937年绥远地区自然灾害背景下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 第12页 |
1.2 选题意义与内容 | 第12-13页 |
1.3 前人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绥远地区社会机构科普活动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2 近代绥远地区灾害研究 | 第16-18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1.4.2 历史分析法 | 第18-19页 |
1.4.3 个案分析法 | 第19页 |
1.5 选题创新点 | 第19页 |
1.5.1 新的视角 | 第19页 |
1.5.2 新的史料 | 第19页 |
1.6 民国时期绥远行政区域 | 第19-21页 |
2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自然灾害与科普 | 第21-40页 |
2.1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农业发展 | 第21-27页 |
2.1.1 种植业 | 第22-25页 |
2.1.2 林业 | 第25-26页 |
2.1.3 畜牧业 | 第26-27页 |
2.2 民国时期绥远地区自然灾害 | 第27-32页 |
2.2.1 自然灾害成因 | 第27-28页 |
2.2.2 自然灾害状况 | 第28-31页 |
2.2.3 赈灾 | 第31-32页 |
2.3 绥远地区围绕抵御自然灾害开展的科普活动 | 第32-39页 |
2.3.1 涉及科普内容的机构 | 第33-36页 |
2.3.2 进行科普的方式 | 第36-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3 自然灾害背景下的科普:以绥远农业学会为例 | 第40-60页 |
3.1 绥远农业学会概况 | 第40-45页 |
3.2 绥远农业学会科普活动 | 第45-58页 |
3.2.1 发行科普刊物 | 第45-54页 |
3.2.2 进行科学调查 | 第54-57页 |
3.2.3 标本采集与整理 | 第57-58页 |
3.3 小结 | 第58-60页 |
4 绥远农业学会科普文本分析:以造林专号为例 | 第60-74页 |
4.1 造林专号的发行 | 第60-62页 |
4.2 造林专号科普文章写作特点 | 第62-72页 |
4.2.1 引用权威科研成果增强说服力 | 第62-66页 |
4.2.2 数据对比 | 第66-70页 |
4.2.3 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科普 | 第70-72页 |
4.3 小结 | 第72-74页 |
5 结语 | 第7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98页 |
附录A:绥远农业学会会员录 | 第82-83页 |
附录B:绥远农业学会科普刊物主要农业科普文章 | 第83-90页 |
附录C:绥远农业学会科普刊物主要林业科普文章 | 第90-94页 |
附录D:绥远农业学会科普刊物主要畜牧业科普文章 | 第94-96页 |
附录E:绥远农业学会科普刊物主要副业科普文章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