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17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1.3 项目研究内容及指标要求 | 第16-17页 |
1.2 PCMA信号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1.2.1 调制方式识别 | 第17页 |
1.2.2 信道参数估计及符号盲分离 | 第17-18页 |
1.2.3 编码和交织技术 | 第18页 |
1.3 PCMA信号盲分离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ICA分离方法 | 第18-19页 |
1.3.2 粒子滤波方法 | 第19页 |
1.3.3 逐留存路径方法 | 第19-20页 |
1.3.4 基于迭代译码的处理方法 | 第20页 |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PCMA系统通信原理及信号模型 | 第22-28页 |
2.1 PCMA系统通信原理 | 第22页 |
2.2 非合作PCMA信号模型 | 第22-24页 |
2.3 状态空间模型 | 第24-25页 |
2.4 PCMA信号可分离性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基于粒子滤波的非合作PCMA信号盲分离 | 第28-38页 |
3.1 粒子滤波算法简介 | 第28-32页 |
3.1.1 序贯重要性采样 | 第28-30页 |
3.1.2 重采样 | 第30-31页 |
3.1.3 粒子滤波算法框架 | 第31-32页 |
3.2 基于粒子滤波的非合作PCMA信号盲分离原理 | 第32-36页 |
3.2.1 粒子轨迹更新 | 第32-35页 |
3.2.2 符号、参数的估计 | 第35-36页 |
3.3 基于粒子滤波的非合作PCMA信号盲分离算法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非合作PCMA信号盲分离 | 第38-56页 |
4.1 基于粒子滤波的PCMA信号盲分离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2 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 | 第38-44页 |
4.2.1 基于改进算法的信道参数估计 | 第39-42页 |
4.2.2 基于最大似然准则的符号估计 | 第42-44页 |
4.3 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算法的PCMA信号盲分离算法 | 第44-46页 |
4.3.1 参数估计算法 | 第44-45页 |
4.3.2 符号检测算法 | 第45-46页 |
4.4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46-55页 |
4.4.1 参数估计性能 | 第46-51页 |
4.4.2 符号盲分离性能 | 第51-52页 |
4.4.3 过采样倍数对算法性能影响 | 第52-54页 |
4.4.4 信噪比对粒子滤波算法性能影响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基于Turbo迭代译码的PCMA信号盲分离 | 第56-86页 |
5.1 Turbo码 | 第56-71页 |
5.1.1 Turbo码的编码器 | 第57-61页 |
5.1.1.1 卷积码 | 第57-59页 |
5.1.1.2 编码器的结构 | 第59-61页 |
5.1.2 Turbo码的译码器 | 第61-71页 |
5.1.2.1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MAP算法) | 第62-69页 |
5.1.2.2 简化的LOG-MAP算法 | 第69-71页 |
5.2 迭代分离译码原理 | 第71-75页 |
5.2.1 盲分离模块 | 第72-74页 |
5.2.2 SISO逆映射模块 | 第74页 |
5.2.3 SISO映射模块 | 第74-75页 |
5.3 基于Turbo迭代译码的PCMA信号盲分离算法 | 第75-76页 |
5.4 性能仿真及分析 | 第76-85页 |
5.4.1 Turbo码的译码器性能 | 第76-81页 |
5.4.2 基于迭代的盲分离系统性能 | 第81-82页 |
5.4.3 基于 Turbo 迭代的盲分离系统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