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驾驶室及车身论文--车身论文

GMF-NEV全塑车身仪表板及部分车身结构设计与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2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应用发展现状第17-20页
        1.2.1 国外汽车轻量化技术发展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8-20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全塑车身仪表板系统结构设计第22-46页
    2.1 仪表板系统概述第22-23页
        2.1.1 仪表板的基本组成第22页
        2.1.2 仪表板成型制造工艺选择第22-23页
    2.2 基于逆向工程的仪表板结构设计第23-37页
        2.2.1 逆向工程概述第23-26页
        2.2.2 仪表板本体逆向建模第26-31页
        2.2.3 仪表板系统连接结构设计第31-37页
    2.3 基于旋塑工艺的仪表板结构设计第37-44页
        2.3.1 旋转模塑概述第37页
        2.3.2 旋塑仪表板设计第37-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全塑车身仪表板系统分析设计第46-74页
    3.1 仪表板系统模态分析第46-56页
        3.1.1 仪表板系统建模原则第46-47页
        3.1.2 仪表板系统的CAD模型第47-48页
        3.1.3 仪表板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8-51页
        3.1.4 仪表板系统的模态分析第51-56页
    3.2 仪表板出风口速度场分析第56-67页
        3.2.1 汽车空调原理第56-57页
        3.2.2 出风口速度分析目的第57-58页
        3.2.3 物理模型第58-59页
        3.2.4 数学描述及边界条件第59-60页
        3.2.5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60-65页
        3.2.6 优化结果第65-67页
    3.3 汽车空调性能评价指标第67-72页
        3.3.1 温度指标第67页
        3.3.2 设计参数第67页
        3.3.3 汽车参数第67页
        3.3.4 设计主要内容第67-68页
        3.3.5 物理模型第68-70页
        3.3.6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四章 全塑车身后备箱盖结构设计第74-94页
    4.1 人机工程学概述第74-76页
    4.2 全塑车身后备箱盖设计第76-80页
        4.2.1 汽车后备箱盖概述第76-77页
        4.2.2 后备箱盖样式选择第77页
        4.2.3 后备箱盖参数布置第77-80页
    4.3 全塑车身后备箱盖成型工艺第80-84页
        4.3.1 基本参数设计第80-81页
        4.3.3 内部嵌件形式第81-84页
    4.4 全塑车身后备箱盖运动仿真第84-93页
        4.4.1 安装结构设计第85-86页
        4.4.2 运动仿真第86-93页
    4.5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94-96页
    5.1 结论第94页
    5.2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致谢第100-102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104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04-105页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第105-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粉末注射成形涡轮结构优化设计及性能分析
下一篇:项目管理在SE电动汽车BMS项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