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范围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1.5. 小结 | 第17-18页 |
2. 居住区建筑地下空间的研究基础 | 第18-24页 |
2.1. 城市复合型居住小区建筑地下空间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2.1.1. 城市地下空间与地下建筑 | 第18页 |
2.1.2. 复合型居住小区定义和特点 | 第18-19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2.1. 城市化理论 | 第19页 |
2.2.2. 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2.2.3. 集约化理论 | 第20页 |
2.3. 国内外关于此课题的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0-22页 |
2.3.1. 国外居住建筑地下空间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2.3.2. 国内居住建筑地下空间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3. 国内外居住建筑地下空间研究不足 | 第22页 |
2.4. 城市地下空间分类 | 第22-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3. 复合型居住小区建筑地下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 第24-42页 |
3.1. 调查研究范围与对象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1.1. 调研目的 | 第24页 |
3.1.2. 调研内容 | 第24页 |
3.1.3. 调研对象 | 第24-25页 |
3.1.4. 调研方法 | 第25页 |
3.2. 复合型功能居住小区建筑地下空间分析 | 第25-38页 |
3.2.1. 上海市耀江国际广场小区 | 第25-28页 |
3.2.2. 合肥国耀星达城小区 | 第28-32页 |
3.2.3. 上海普陀区锦绣里小区 | 第32-36页 |
3.2.4. 郑州国际锦艺华都住区 | 第36-38页 |
3.3. 调研案例小区特征总结 | 第38-42页 |
3.3.1. 案例调研的特征 | 第39-41页 |
3.3.2. 特征总结 | 第41-42页 |
4. 复合型居住小区地下空间设计原则与手法 | 第42-53页 |
4.1. 城市复合型居住小区地下空间设计原则 | 第42-44页 |
4.1.1.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2页 |
4.1.2. 系统综合原则 | 第42-43页 |
4.1.3. 统筹考虑原则 | 第43页 |
4.1.4. 集聚原则 | 第43页 |
4.1.5. 竖向分层规划原则 | 第43页 |
4.1.6. 复合型居住区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原则 | 第43-44页 |
4.2. 复合型居住小区地下空间设计手法 | 第44-52页 |
4.2.1. 复合型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布局要点 | 第44-45页 |
4.2.2.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形态设计 | 第45-46页 |
4.2.3.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环境设计 | 第46页 |
4.2.4. 居住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 第46-48页 |
4.2.5.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的范围和功能定位 | 第48-51页 |
4.2.6. 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组织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5. “大连路248地块居住小区”项目方案生成 | 第53-82页 |
5.1. 项目背景 | 第53-57页 |
5.1.1. 项目背景 | 第53-55页 |
5.1.2. 开发需求 | 第55页 |
5.1.3. 初步设计定位方向 | 第55-57页 |
5.2. 设计策略 | 第57-58页 |
5.2.1. 本项目重要问题 | 第57页 |
5.2.2. 项目设计原则 | 第57-58页 |
5.3. 总平面图方案生成 | 第58-65页 |
5.3.1. 总平面图规划 | 第58页 |
5.3.2. 总平面图过程方案一 | 第58-61页 |
5.3.3. 总平面图过程方案二 | 第61-62页 |
5.3.4. 总平面图过程方案三 | 第62-65页 |
5.4. 地下建筑空间方案生成 | 第65-69页 |
5.4.1. 地下空间过程方案一 | 第65-66页 |
5.4.2. 地下空间过程方案二 | 第66-68页 |
5.4.3. 地下空间过程方案三 | 第68-69页 |
5.5. 项目过程方案对比与最终方案生成 | 第69-78页 |
5.5.1. 总图方案对比与最终总图方案分析 | 第69-75页 |
5.5.2. 地下空间方案对比与最终地下层平面图 | 第75-78页 |
5.6. 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关系 | 第78-81页 |
5.6.1. 地上建筑与地下空间空间关系 | 第79-81页 |
5.7. 小结 | 第81-82页 |
6. “大连路248地块居住小区”地下空间的设计研究 | 第82-125页 |
6.1. 小区地下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 | 第82-85页 |
6.1.1. 地下空间功能布局 | 第83页 |
6.1.2. 地下空间流线布置 | 第83-85页 |
6.1.3. 地下空间景观布局 | 第85页 |
6.2. 地下车库的设计 | 第85-101页 |
6.2.1. 地下车库出入口规划设计 | 第86-88页 |
6.2.2. 地下车库交通流线 | 第88-90页 |
6.2.3. 地下非机动车停放空间设计 | 第90-93页 |
6.2.4. 地下机动车停车空间设计 | 第93页 |
6.2.5. 机动车坡道布置方式设计 | 第93-96页 |
6.2.6. 地下车库层高控制 | 第96-98页 |
6.2.7. 地下车库柱网 | 第98-101页 |
6.3. 地下会所的设计 | 第101-105页 |
6.3.1. 会所室内功能设计 | 第102-104页 |
6.3.2. 会所室外庭院 | 第104-105页 |
6.4. 地下空间配套设施 | 第105-110页 |
6.4.1. 地下垃圾用房 | 第105-109页 |
6.4.2. 地下空间监控用房 | 第109-110页 |
6.5. 地下空间设备用房 | 第110-112页 |
6.5.1. 地下空间变配电房 | 第110-112页 |
6.5.2. 地下空间弱电机房 | 第112页 |
6.6. 地下空间防火分区布置和人防 | 第112-115页 |
6.6.1. 地下空间防火分区 | 第113-115页 |
6.6.2. 地下空间人防 | 第115页 |
6.7. 地下空间标识、照明系统 | 第115-120页 |
6.7.1. 地下空间标识系统 | 第115-118页 |
6.7.2. 地下空间照明系统 | 第118-120页 |
6.8. 居住小区与地下轨道交通连接设计 | 第120-124页 |
6.8.1. 地下轨道交通与小区关系 | 第120-123页 |
6.8.2. 地铁和地下车库标高关系 | 第123页 |
6.8.3. 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与地铁地上出入口关系 | 第123-124页 |
6.9. 小结 | 第124-125页 |
7. 结论 | 第125-126页 |
附录1 住区地下空间环境调查问卷 | 第126-128页 |
图表目录 | 第128-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133-136页 |
致谢 | 第136-137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作品成果 | 第137-138页 |
附件 | 第138页 |